第 1 节 古典时代的巅峰:《世界大战》是从小说到广播剧到电影的传奇
如果你是第一次收看我的节目,我想告诉你,科学有故事的所有节目,本质上都是科普节目,所以,我谈科幻的目的依然是为了谈科学,依然是为了传播科学精神。我想说,比科幻故事更重要的是科学精神。那咱们就闲言少叙,书归正传。
普遍认为,1818年是世界科幻元年,为什么呢?因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发表了,它的作者是英国大诗人雪莱的老婆玛丽·雪莱。但我不会仔细讲这篇小说,因为毕竟是快200年前的作品了,就好像人类发明的第一支雪糕,尽管意义很重大,但让你今天吃过了哈根达斯的人再去吃几十年前的冰棍,真正觉得好吃的人恐怕也没几个。所以,我没兴趣给大家讲这部科幻小说。
但毕竟是开山鼻主,我有义务介绍一下小说的情节,全书采用的是当时非常流行的书信体写成,说有一个叫弗兰肯斯坦的科学家,是一个生物学狂人,他从停尸房弄来了一堆人体的尸块,然后组装成一个新人,然后再通过电击把这个怪物给弄活了,于是两个人展开了一场恩怨,最后在北极同归于尽。这个故事瞬间让我想到了哪吒闹海的故事,大家还记得哪吒怎么复活的吗?也是用了一些人体的残肢加上点莲藕之类的植物,然后太乙真人仙法一施,哪吒活了。你看,差别就在于是用仙法还是电击。
开个玩笑说,《封神演义》与科幻小说仅差一步之遥。因为这部小说,弗兰肯斯坦这个名字在西方已经成了怪兽的代名词,就好像我们现在把唐僧当作啰嗦的代名词,把小强当作蟑螂的代名词一样。但比较冤枉的是,弗兰肯斯坦其实是那个科学家的名字而不是那个人造人的。那个人造人在小说中没有名字,通篇只是用themonster(也就是「怪物」的意思)来指代。之所以把要这部小说当作是西方科幻小说的鼻祖,那是因为现代科幻小说的几乎所有重要的特点都能在这部小说中找到根源。在科幻小说中有一个重要的流派叫做科学怪人,往往都是讲述一些疯狂的科学家与他们的疯狂发明的故事,弗兰肯斯坦肯就是这类科学小说的开篇之作。
玛丽·雪莱之后,终于在法国诞生了第一位真正的科幻小说大师,儒勒·凡尔纳,把他称之为科幻之父也是一点儿不过分的。一说起外国的科幻小说,恐怕绝大多数中国人脑子中出现的名字就是《气球上的五星期》《八十天环游地球》《海底两万里》《从地球到月球》《地心游记》,这些小说全是凡尔纳的作品。
想想也真是悲哀,凡尔纳的这些作品距今都已经有120到150年了,但依然是当今中国知名度最高的科幻小说作品之一,要不是出了个《三体》,我就要说没有之一了。说实话,我自己在25岁以前,说起科幻小说,除了凡尔纳的我还真说不出其他的,而且我还无知的认为,科幻小说的顶峰大概也就是凡尔纳的那些小说了,我根本不知道还有美国的科幻三巨头,还有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不过,这也没什么丢脸的,现在还是和我当年同样见解的人,我想,依然是很多很多的。
这个按照道理来讲呢,不仔细展开说一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似乎是没道理的,也是对这位科幻之父的不敬。我的开篇第一集本来也是计划讲凡尔纳的小说,但是我选来选去,我发现,其实,并没有哪一部凡尔纳的科幻小说值得我大讲特讲。这些小说确实都很好,但似乎他的小说更适合青少年的阅读口味,我这个节目的听众大多数都已经过了那个年龄。
而且,从科学性上来说,似乎可以讲的东西不多,在他的很多小说中描写的很多东西,当时看来是科幻,但是今天看来就很普通,比如汽车、潜水艇、火箭之类的,一方面这是凡尔纳的超级牛逼的体现,他能准确的预言他的未来的科技发明,但另一方面,从他的未来人,也就是我们来看,就显得无趣了,在我们看来,汽车、潜水艇、火箭都太不科幻了。所以,虽然我知道凡尔纳对于科幻小说的重要性,但我不打算讲凡尔纳了。
我必须告诉大家,我的这个节目并不是一个单纯介绍科幻小说和科幻电影发展史的节目,这种带有学术性质的节目不应该是我来做,国内有好得多的科幻专家,比如说吴岩教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