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能谋善断的拍档
说房玄龄,就不能不提到杜如晦。「房谋杜断」是一个经典。
杜如晦的经历和房玄龄很像,比房玄龄大三岁,也出身官宦家庭,甚至一样得到过礼部侍郎高孝基的赏识。但也一样在隋朝仕途很不得意。不过,两人的才能特点却有不同之处。史书上说杜如晦是「以风流自命,内负大节,临机辄断」。才气纵横,性格张扬,同时能当机立断。这个性格倒是和李世民颇为相近。所以,房、杜两人可以形成很好的互补效果。也因此,房玄龄对杜如晦的才能和作用知之甚深,可谓知己。杜如晦就是通过房玄龄推荐给李世民的。
所谓的「房谋杜断」,最发挥作用的,其实并不是在战场上,而是政治斗争的领域中。
武德九年,李世民刚一即位,就开始封赏群臣。其中第一等功劳的有: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尉迟敬德、侯君集(排名不分先后)。
完了之后,李世民让大家如果有不同意见,可以提出来。李世民的叔叔李神通站出来表达了不满,说:「现在房玄龄等以刀笔吏居第一,我不服。」李世民回答说:「今玄龄等有决胜帷幄、定社稷功,此萧何所以先诸将也。」于是李神通惭愧而退。
其实李世民这番话,颇有不实。其实这次封赏的标准,完全是以「玄武门之变」中立功大小来定的。长孙无忌、侯君集这两人,如果以大唐统一的功劳论,实在不值一提。但这五人的共同点,就在于他们都是「玄武门之变」核心班子成员。所以这次赏功,完全是李世民的私心。他拿萧何的「功人」身份来比喻房玄龄,实为搪塞之词。因为房玄龄在武德年间的地位不高,对国家的功劳更是与萧何不能相提并论。
当然,在李世民的眼里,房、杜的玄武门功劳,恐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