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4 节 从《秦王破阵乐》到《七德舞》
李渊从臣子到皇帝的角色转换,很失败。但李世民却非常成功(也许是最成功的)。这关键一点,在于李世民能与时俱进的转型。
一开始所提到的那首雄壮的《秦王破阵乐》,其实在唐代官方的名字叫《七德舞》。
所谓「七德」,是指武有七德。这个名字是李世民亲自改的,其含义何在?
首先当然是纪念自己的无上武功,同时更深一层含义则是——偃武修文。
李世民曾经在奏《七德舞》时说:「朕虽以武功兴,终以文德绥海内。」封德彝上前说:「陛下以神武平海内,岂文德之足比!」李世民很清醒:「戡乱以武,守成以文,文武之用,各随其时。卿谓文不及武,斯言过矣。」
结果德彝磕头谢罪。这段故事很清楚的说明,当上皇帝的李世民清醒认识到时势变化了,工作重点应该转入到文治,不能继续躺在过去的功劳簿上吃老本。
正是这个认识,让李世民开创出一个空前绝后的「贞观之治」。
其实这个转换,早在征战天下的时候,就已经意识到了。说起来这也是李世民的一次失败的教训,那就是和太子建成的一次较量——再平河北。
河北的窦建德虽然战败身亡,政权也垮台了。但唐朝对河北的统治比较强硬,导致民心不附。所以,很快,窦建德的余部在悍将刘黑闼的统领下,开始反叛,而且一下子就席卷了河北全境,势头更猛,唐军损失严重,连李勣也吃了大败战。当然,最后还是李世民出兵,平息了叛乱。这次平乱中,李世民还是比较信赖自己的强大武力。事实证明,他的武力依然强大。但后来的情况却说明,纯粹的武力解决问题,不仅很吃力,而且效果也不能持久。所以,不久之后,河北再次「沦陷」,这估计很让李世民抓狂,也有点无奈。
这一次,再次搞定河北的却是李建成。李建成在魏征的策划下,主动要求出征河北。李建成与李世民相反,他用的「柔道」,采取安抚民心的做法,发出公告,结果效果极佳,不仅非常迅速平息了叛乱,而且让局面彻底稳定下来了。
可以说,这次李建成的举重若轻,几乎把李世民的赫赫功绩都给比下去了。李世民固然战无不胜,可中国人向来讲究不战而屈人之兵,这是用兵之最高境界。而李建成用「柔道」安定河北,显然就比李世民光用蛮力,来得高明一筹了。
这次双方的暗中较量,肯定给李世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使他充分认识到,柔道,有时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