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 节 太宗十八举义兵



在当上皇帝之后,李世民曾经说过一番自我评价的话,其中第一段是:「朕年十八便为经纶王业,北剪刘武周,西平薛举,东擒窦建德、王世充,二十四而天下定。」

他自称是十八岁起兵,后来白居易写诗也说「太宗十八举义兵」。其实李世民出生于开皇十八年岁末,公元599年年初。李渊晋阳起兵则是在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虚岁已是二十。

在此之前,李世民已经有过了军事经验。

大业十一年(615),隋炀帝被突厥围困在雁门,下诏求援。李世民应募从军,也算感受了一回正儿八经的军队经历。当时军情危急,敌众我寡,他向云定兴提出「必赍旗鼓以设疑兵」的策略,就是说要「虚张声势」,吓退敌人。虽然不可能起到什么实质作用。但也体现了李世民能随机应变,足智多谋的优点。

史书上说李世民少年时代就是「聪睿,玄鉴深远,临机果断,不拘小节,时人莫能测也」。虽然有吹嘘之嫌,但也能反映李世民并不是有勇无谋之辈。

「聪睿」,是聪明,但不是小聪明,而是大聪明;

「玄鉴深远」,一般指城府很深,稳重,喜怒难辨。说明李世民能较好控制自己的情绪,考虑问题比较周全;

「临机果断」,就是敢拍板,敢负责。这是一个领袖必备的素质;

「不拘小节」,不会瞻前顾后,受人束缚。这显然也是做大事的气概;

「时人莫测」,可以想象,大概是由于李世民的聪睿和成熟,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可以看到,李世民是一个比较早熟的人。

虽然起兵的时候,李世民仅仅二十岁,但在各方面已经相当成熟。所以,历史也把一个又一个重担压在了他的肩上。

上面那段话中,李世民回顾了自己的功劳,列举了自己最得意的几次战役。凭着这几次战役,唐朝不仅坐稳了,而且得以再度一统天下,奠定了帝国版图。很有趣的是,这几次战争,刚好是几个割据势力。刚好跟今日中国省份大致!

 《长安望:大唐风云三百年》,牢记网址:touwz.com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