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要介绍一下这些英雄们(希望大家可以看完这里)



    (放在作品相关没人看,这我感觉不太好,所以夹在中间了就)

    安西督护府自唐贞观十四年设立,守卫西域168年。教科书并没有告诉我们安西督护府的结局,可能是史书的记载没有详尽。这也是作者查阅了新旧唐书都没发现的。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故事从中国银联的一则视频广告说起。

    《大唐漠北的最后一次转账》时长16分13秒,一则视频广告被拍成了令人泪奔的艺术短片。

    万里一孤城

    尽是白发兵

    生是汉家人

    死亦大唐兵

    历史记载只是寥寥数笔,但是这段历史我想我们大家都应该了解一下。

    说起来,也有许多诗人描写过西域风光。

    当初岑参到达西域的时候,恰逢飞雪漫天的8月。

    安西大将封常清改任北庭节度使,专门聘请岑参做节度判官,帮他写写材料,处理一些文案事情,那是公元754年。

    前任的武判官和岑参交接妥当之后,收拾包袱,准备离开西域返回长安,岑参帮忙拎着行李,一路送到轮台东门。

    凛冽的寒风吹起雪花,砸在岑参的脸上。他顾不得搓手跺脚,按照惯例,岑参要给武判官写一首送别诗。

    抬头看看雪花,前方是没有尽头的路,而眼前的人即将踏上东归的旅途,岑参说了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裘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此时是大唐在西域最辉煌的时期。

    安西四镇有驻军2.4万人,北庭都护府也有近2万人,数万大军共同守护着帝国的西陲边疆。

    高仙芝率万余人翻越葱岭,经过帝国坟场阿富汗,一举击败吐蕃属国小勃律,震惊的西北诸国纷纷归附,后来封常清又逼的大勃律投降。可谓形势一片大好。帝国双壁在西域开疆拓土,东方是无双的大唐盛世。

    岑参和无数热血男儿一样,怀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信念来到大唐边陲,用微不足道的热血和忠诚,为盛世添砖加瓦。

    只是他们都不知道,以后将要面临什么。

    仅仅一年后,“安史之乱”爆发。

    高仙芝和封常清双双被处死,安西和北庭的驻军大部分被调回中原,只留下不足万人留守孤城。

    公元757年,岑参追随唐肃宗回到长安,却发现长安已不是曾经的长安,大唐也不是当年的大唐。

    至于西域,即将成为吐蕃的天下。

    长安城西北的开远门外,有一块石碑,石碑上写着“西去安西九千九百里”,昭示大唐疆域有万里之遥。

    走出长安,便踏上丝绸之路。

    货物和铜钱在路上川流不息,极大繁荣了河西陇右的经济,这是一块肥肉,高原上的吐蕃垂涎已久。

    西北大军调往内地以后,留守的少量军队不足以守护丝绸之路,几乎成为真空地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