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问诊



尽管如此,刘婵还是赶夜将工做完了。什么都不重要,要把剑赎回来,那是瞎话。太顾及别人感受,也是瞎话。

 孔子说了,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才是她的真心。

 但可能也是因为那个家字。

 第二天,刘婵早早地来到了医馆前的石桥等候,清晨时分,雾气茫茫,日光未起,使得它们肆意掩盖世间的一切,偶尔有一船,一人,一鱼从雾中显现,又隐入雾中。

 江天一白,仿若仙境。是不是也是在这一刻,张良在石桥上遇到了黄公?想着想着,她有些瞌睡了。

 待医工先生来到,却见俏生生的女娃娃趴在石栏上闭眼做沉思状,头上的白缎带被风吹的有些飘扬,却有种却有着一种难言的安宁之美。

 医工先生只能用奇这个字形容。

 待他走到跟前,刘婵才发现有人来了。

 医工先生刘婵揉了揉眼睛,缓缓抬眸说道。

 小家伙,想什么呢你在?医工先生温和的问道。

 唉?

 这把刘婵问的有点蒙,她能说刚才差点就睡着了吗?

 事到如今,她也只能装下去了。

 她闭上眼睛,捋了一下不存在的胡须说道,我思者。夫治国,有王道,有霸道。以仁为王,以武为霸,是有三皇五帝,夏桀商纣?

 医工先生答道,贤君明主非王霸之道而生,而如阴阳之气,虽有过剩,终将和调。

 刘婵没想到医工先生能答得这么流畅,于是又问天地之间,何以为大?

 夫天地之间,莫贵于人。故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如今曹丕在北,孙权在南,我主据蜀道何以复兴汉室?

 医工先生思考了一番,北让曹丕占中原,南让孙权据长江,圣上只需出蜀道,连东吴,抢占关中以立足,则霸业可成,汉室兴矣。

 几轮过后,刘婵有些无话可说,可以问的都问过了。

 这医工怎么懂这么多啊。刘婵在心里吐槽道。

 好了好了,该出诊了。见刘婵无言以对,医工先生微笑着道。

 他先去给女子换上了药,然后递给刘婵一个箩筐。刘婵定睛一看,里面装满了各种各样的草药和各类的药粉。

 医工先生见她看的如此会神,便道,里面的东西不可乱吃。

 我可不是小孩。刘婵回答,她可没有看见东西就想尝尝的习惯。说着,她把箩筐背到背上,倒是有了几分小助手的感觉。

 我们要去哪里?她问道。

 医工先生摇了摇头,我不知道,哪里有病人就去那里。那些有病的不能上门。我们就去找他们,给他们治疗。

 医工先生说这话时语气平平的,就好像是在谈论今天天气怎么样似的,但却给了刘婵莫大的震撼。跟着医工先生的脚步,刘婵一步一步的向前。

 走了不知道多少里路,在刘婵猜测已经走出襄阳村的时候,

 医工先生敲开有些简陋的大门,里面走出来一个女人,身材不高,头上扎着一块灰蓝色的布,脸颊上有些泪痕,脸颊瘦黄,眼窝深沉。

 在看到医工先生的时候,无神的双眼有了一丝光彩。

 白医工,你来了你可算来了。我丈夫有救了。她喃喃道。

 这位是女人看到刘婵后显然有些惊讶。

 哦,这位是我的助手。医工热情的介绍道。

 进请进

 进入屋子中,刘婵发现这里的摆设比陈老头家里的还要小而破旧。院墙,房顶都有破洞,让人觉得这家人活过上一年冬天简直是奇迹。

 她四处打量了一番,决定坐在台阶上比较好,因为医工先生告诉她不要乱跑,看好药材。

 嘿,你是城里来的吗?一道清脆的声音从背后响起,让刘婵惊悚了一下。

 刘婵回头发现并无人,转过来才发现已经他坐到了旁边。打量了一番,是个小男孩,有些黝黑,身上的旧白褂都显得白了许多,比丫丫妮妮还要瘦,真就是一个人形竹竿。

 你是城里来的吗?问你呢。见刘婵未有回答,他又问。

 我以为是什么恶鬼呢,吓我一跳。原来是你这个小鬼。刘婵嗤笑道,她指的是男孩比她还矮的身高。我想长可是皇帝老儿不让我长。男孩委屈的说。

 哦?皇帝老儿远在天边,难道还能跑到这按住你不让你长?刘婵轻笑着道。

 不不,他不按我才不长。男孩解释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