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长安



br />

    此时的京兆府早就没了唐长安的气派,那时的长安城内百业兴旺,是胡人们向往的天堂,而到了今日,京兆府在大宋也只能算得上一个二流城市。

    别说与开封相比了,洛阳、杭州、泉州等地都要胜过京兆府很多。

    赵尚叹了口气道:“富卿,朕不喜欢京兆府这个名字,还是改回长安吧。”

    “诺,臣遵命。”富弼老老实实的应道。

    青塘的一场大胜令赵尚威望大涨,真正有了一丝千古一帝的风范。

    青塘坐拥河、潢二州,又是丝绸之路的要道,商业繁盛,而且非常适合养马,大宋得到了青塘,也就补齐了最后一块短板。

    几人在龙首原怀完古,便找了一处高地坐了下来,内侍们安排好饭菜、清茶。

    赵尚喝了一口茶缓缓问道:“如何治理青塘?不知两位卿家有何建议?”

    庞籍是枢密使,对于政事很少发表重要的建议,只是从军事角度方面说道:“官家,臣认为青塘乃四战之地,董毡虽死,但青谊结鬼章逃回了高原,北面还有西夏人虎视眈眈,而且未来这里还是大宋的主要养马地,所以青塘必须留下一支大军驻守,不可马放南山。”

    赵尚点了点头道:“此言有理,富卿,你有何建议?”

    富弼缓缓回道:“官家,臣觉着青塘不能和广南一般移民来此了。”

    赵尚好奇的问道:“这是何意?”

    “官家,咱们大宋百姓不擅长放牧,喜欢种地,臣怕移民到了青塘,会把好好的牧场改成田地,那这样咱们费心打下来的养马地还有何作用?”

    听了此话,赵尚不禁苦笑道:“富卿所言令朕茅塞顿开啊。”

    富弼说的没错,汉人就有这么一个毛病,无论到了哪里都想种点什么,地里无粮,心里不踏实。

    赵尚站了起来道:“两位卿家的建议,朕会考虑的,明日两位卿家随朕启程前往秦州,朕想去当地看看,再下决断,青塘之地的治理问题乃大宋未来百年内争霸的基础,不可不慎。”

    “官家英明,但臣觉着,官家您还是没有必要亲自前往秦州……”庞籍连忙劝谏道。

    赵尚摆了摆手道:“朕意已决,此事无需再议。”

    见赵尚执意要亲自前往秦州,二人也不好再劝……

    回到灞上,赵尚又接到了一个消息,此时辽夏之战已经分出了胜负,黄河那里两边是不分胜负,但凉州那面耶律宗真亲自带兵,却吃了一个小败仗,要不是赵尚提前提醒,估计耶律宗真这一仗会败的很惨,总体来说,这次辽夏之战两国都是损兵折将,最大的获利者便是大宋。

    这时苏洵前来求见,赵尚笑道:“明允,辽夏之战已经结束,到了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

    苏洵的脸色很悲伤,拱手拜道:“官家,狄帅将周力等三千五百二十四名烈士的遗体送来了。”

    赵尚的眼眶破天荒的红了,想起那个一直跟在自己身边的大胡子独眼龙,赵尚这心里就像针扎一般。

    赵尚缓和一下情绪说道:“好生看管,明日传谕长安城大小官员出城来送烈士们一程。”

    “诺,官家。”

    第二天一大早,京兆府的百姓们就被不良人的大嗓门给吵醒了。

    自从开封有了不良人后,京兆府等地也慢慢恢复了不良人的制度。

    长安城的布局与唐朝大体相仿,还是住在坊市中,安德坊的倪老爷子是坊内最有威望的人,倪老爷子颤颤巍巍的打开院门,对着一个正在大呼小叫的不良人破口大骂道:“小六子,大早晨的,你瞎叫唤什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