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大宋日报
br />
濮王是全家自杀,这是朝廷给出的结论,而且还是由清正廉明的包拯亲自发出的布告,但素来喜欢八卦的开封百姓还是把这件事给阴谋化了,在百姓嘴中,此事成了皇家争斗最有利的证据。
一些造谣生事者,被锦衣卫给秘密抓起来了,审问过后,发现这些人并没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心思,只是太无聊了。
赵尚听到这个消息后叹道:“开封城的闲汉太多了,应该给他们找点事做了。”
“官家,此事老奴倒是有一个好的想法?”王琳回道。
“哦,说来听听。”
“这些人既然都是消息灵通之辈,老奴觉着不妨让他们成为锦衣卫的外部人员,有什么情报,锦衣卫第一个买下来,日后就不会像现在这样被动了。”
赵尚点了点头道:“是个好办法,但这次的事情该如何解决?你有什么好办法么?”
王琳苦笑的摇了摇头。
见状赵尚无奈的挥了挥手,王琳便退下了。
人心最是多变,一场谣言毁掉一个国家的例子比比皆是,所以对于此次事件,赵尚不得不小心应对,通过这件事,赵尚也明白了很多道理。
千万不要小看宋人,宋人现在还没有完全被繁华生活磨平锐气,张得一全家自杀,濮王全家自杀,这样的事情比比皆是,宋人刚烈的性子还在,日后自己做事可不能这么粗糙了,要趋于完美。
这是赵尚执政以来遇见的第一次政治危机。
正在赵尚一筹莫展的时候,曾公亮美滋滋的跑了进来,曾公亮现在完全成了一位技术官员,没事就呆在将作监那一亩三分地里做研究,对于朝政从不关心。
今天曾公亮又给赵尚带来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活字印刷研制成功了。
赵尚大喜之下问道:“曾卿,活字印刷是哪位大匠研制成功的?朕要厚赏。”
曾公亮拱手答道:“官家,此人叫毕昇,之前在杭州印书,自从朝廷发了布告,他才来到京城,自告奋勇的接受了这个任务。”
历史就是这么奇妙,毕昇注定与活字印刷脱不了关系。
赵尚点了点头道:“传旨,毕昇赏黄金百两,赐员外郎出身。”
“臣替将作监的大匠们谢过官家。”
活字印刷对于中国的影响很大,在这之前,虽然有了雕版印刷,但成本还是高,这便导致书籍的成本居高不下,有了活字印刷后,书才慢慢的走进了大众百姓中。
而此次活字印刷的出现,还解决了赵尚的燃眉之急,濮王的死已经查清了,没有任何阴谋,毒药是濮王自己的,下毒的也是濮王本人,现在只要控制好舆论,那么此事便会不了了之。
而打舆论战最好的武器是什么,毫无疑问那就是报纸,之前印刷的成本居高不下,导致朝廷只能在小范围内发行“邸报”,现在有了活字印刷,赵尚便敢在全国发行报纸了。
赵尚冷笑道:“哼,跟朕斗,真是笑话,朕就让你们看看大字报的威力。”
赵尚把司马光、曾巩、苏洵三人喊了过来,把任务分配下去,便当起了甩手掌柜。
这三人最近这段时间配合的很好,赵尚很放心。
大宋现在的政治体制与明朝的内阁制度有点相似,各地的奏折都是先送到中书,由中书联合枢密院、三司使、台谏等中央部门共同拟票,拟票的意思便是在奏折上写上处理意见,然后再送到尚书台,尚书台会按照事情的轻重缓急将奏折分门别类放好,最后送到赵尚这里,由赵尚进行批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