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多变的赵祯



br />

    很显著的一点便是赵祯缺少毅力,执政三十余年,两府人士更换有四十余人之多,都是屡进屡退,庆历新政也只坚持了不到一年,就政息人亡,支持庆历新政最后的重臣韩琦,也在昨日自请外出。

    昨天赵祯、韩琦君臣俩具体说了什么,赵尚不得而知,但听说两人好像是吵起来了,最后不欢而散。

    韩琦外出后,同平章事章得象在家中大发感慨:“韩公一走,朝中再无才能卓干之辈,独留宵小之徒,不如归去,不如归去……”

    这件事被御史刘安捅了出来,赵祯大怒,罢相,将章得象贬出京城,赵尚听到这个消息后叹道:“章相糊涂了一辈子,最后终于说了一句清醒话,没想到却落得这样一个下场,可悲啊。”

    刘安见弹劾宰相成功,志得意满,反正现在他的名声已经坏掉了,干脆就自暴自弃了,这个时候的刘安就像一条疯狗一般,见谁咬谁。

    多次上表弹劾郭允恭,吓得郭允恭闭门不出。

    丧心病狂之下,竟然把矛头直接对准了赵尚,说赵尚私蓄死士,预谋谋反,还顺便把曹皇后诬陷成了同党,这个奏疏在朝中引起了轩然大波,连一向当老好人的贾昌朝都看不下去了,包拯更是直接怒骂刘安道:“尔曹身形俱泯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赵尚的储君身份已经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此时要是如汉武时期,发生“巫蛊之乱”,那将会天下大乱啊,刘安这纯属是找死,而且还是准备与大家同归于尽。

    于是以贾昌朝与包拯为首的众臣联名弹劾刘安,赵祯大怒,将刘安全家流放崖州,刘安还未出京,便带着全家饮毒自尽了。

    此事也给赵尚上了一课,虽说大宋有“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但政治斗争还是很残酷,韩琦、章得象包括刘安一家,都是这场斗争中的牺牲品。

    此事因赵尚而起,所以赵尚要去赵祯那里请罪,进了福宁殿,一股香味扑鼻而来,不用说张贵妃一定在这里,后宫内除了张贵妃可以奢侈的用香料洗澡,其余人是不敢的。

    见到赵祯的时候,张贵妃正在伺候赵祯吃药,赵尚不敢怠慢,连忙行礼道:“儿臣参见父皇,参见张娘娘。”

    赵祯点了点头道:“尚儿,刘安之事与你无关,不用担心,令朕伤心的是朕的儿子缺钱竟然不来找自己的父亲,反而去找自己的舅舅。”

    赵尚刚刚直起的腰,立马又弯下了,诚惶诚恐的说道:“儿臣知错,请父皇恕罪。”

    赵祯不为所动,脸色还是很难看,这时一旁的张贵妃突然说道:“官家,尚儿年龄较小,自己是拿不出这种主意的,估计是受了外人的蛊惑,以臣妾之见,庆寿殿的奴才们也该好好查查了。”

    “好,那就依爱妃之意,伺候尚儿的九陵重重责打三十大板,以儆效尤。”

    从始至终,两人都没有问过赵尚的建议,自作主张便决定了九陵的命运。

    赵尚握紧拳头,吓得旁边的王琳一个劲的给赵尚使眼色,赵尚长吸了一口气道:“父皇,儿臣遵命。”

    “行,你先下去吧。”

    “诺,儿臣告退。”

    即使武功再高的人,被人打了三十仗,也会卧床不起,于是这段时间伺候赵尚的重担便由一个叫梁怀吉的内侍来负责,此人是赵祯派来的,赵尚心中虽不喜,但也得接受。

    历史上这个梁怀吉与自己的妹妹福康公主还有一段孽缘,因为“狸猫换太子”的事,赵祯对于自己舅父一家深感愧疚,不仅大力提拔李家人,还将自己最宠爱的女儿嫁给了自己的表弟李玮,李玮出生在李家未发迹时,身上平民气息太浓郁,又长相平平且生性木讷,福康看不上,李玮虽然努力改变,但最后结果还不是太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