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阿斗:此间乐,不思蜀-第4/5页



你怎么不遗传点你阿父的天纵英才、雄图大略,偏偏把他的长寿基因遗传走了呢?

他已经能猜到那个蜀汉的结局了。

一个深受皇帝宠信的人能做的事情太多了。

他能把蜀汉从内忧外患里拖出来,黄皓就能把蜀汉重新送回内忧外患的境地里

小雪狮!

那个世界,伯约那孩子也避走了……朝堂上恐怕没几个能臣了……

不是黄皓一个人的错。

他或许是引子,但不是最深层次的原因。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他们蜀汉这些年……外敌日益强大,且内部势力倾轧不断,他活着的时候还能压住所有人,他走了以后……

诸葛亮沉沉的吐出一口气。

……

“姜维避而不出,黄皓一家独大,贬贤良,斥忠臣,本就积重难返的蜀汉越发不济。”

“景耀六年,魏国有意出兵蜀国。”

“姜维得知消息后,立刻写信给刘禅,但是不管是刘禅还是黄皓,都没当回事,以至于群臣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件事情。”[1]

“结果,没想到,魏兵真的来了。”

季驰光的声音放轻了。

蜀汉群臣大多痛苦的闭上了眼睛。

他们已经能猜到大概会发生什么了。

“姜维带兵驻守在剑阁,挡住了钟会的十几万大军。”

“剑阁天险,即使蜀兵数量少于魏兵,守住关隘亦不是难事。”

“但是……”

【chuya的兔子:但是对面不按常理出牌啊!】

【壳破咩die:我举报!对面邓艾不讲武德!】

“魏国将领邓艾……他抄路从阴平向成都进发,姜维这头要抵挡魏国主力大军,没能拦住另一边的邓艾。”

“刘禅派了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去对敌。”

诸葛亮心头一跳。

“诸葛瞻虽然是诸葛亮的儿子,却没继承他父亲的军事才能,因为失误,没听劝告,坐失良机,最后战死绵竹。”

“他战死之前,邓艾其实已经向他许诺,只要投降,他可为琅琊王。”

“但他没有投降,而是斩杀来使,率军出战,虽死犹荣。”

“诸葛瞻之子诸葛尚听闻兵败,不愿逃走,而是冲入敌军,以同归于尽的姿态死在了魏兵刀下。”

诸葛亮泪流满面。

他很爱诸葛瞻这个儿子。

曾经给兄长诸葛瑾写信的时候,他就同哥哥感慨过,自己的瞻儿很好,很可爱,但他一方面喜爱这孩子,另一方面又怕这孩子过于早熟,失了孩童的乐趣。

还有诸葛尚,他还没见过诸葛尚,这个刚烈的孩子如今还没出生,但他却已经能想象出他的音容笑貌了。

一定、一定是个很可爱的孩子。

和他的父亲小时候一样可爱。

“相父……”

阿斗怯怯的站在一边,想说什么,却又不敢说什么。

季驰光的声音听起来格外飘忽空灵,但是内容却那么沉重:“绵竹之战后,魏军长驱直入,但是此时蜀汉主力尚存,奋力一搏,未必没有出路。”

“但是,阿斗投降了。”

“琅琊王的位置没有动摇诸葛瞻,

小雪狮一个安乐公的位置却动摇了刘禅。”

“当姜维好不容易要逼退钟会的时候,刘禅命他投降的诏书发来了。”

“即使姜维和其他浴血奋战的将士们恨到拔刀劈石,也只能从命。”

“但他没认输,钟会有自立为王的心思,姜维也有利用钟会的心思,他想借钟会的野心复国。”

“但是,他的计划暴露,姜维被灭满门。”

“与他联合的刘禅长子刘璿也被杀。”

“姜维本来是魏国人,他因为被猜忌不得不降蜀汉,却得到了诸葛亮的另眼相看,知遇之恩,他以死相报。”

刚在自家院子里把二弟揍了一顿的孙策擦了擦手,看向天幕,唏嘘道:“此真英雄也。”

“蜀汉的臣子或许是三国中最忠心的那一批臣子。”

“但可笑的是,三国开国君王的后代中最有胆量的居然是魏国的曹髦。”

“他或许有勇无谋,但他却是所有君主中唯一一个有勇气带着自己人试图和司马昭同归于尽的。”

“诸葛瞻父子战死。”

“姜维一家被灭门。”

“太子刘璿被杀。”

“北地王刘谌带着妻子儿女,在祭祀刘备的昭烈庙拔剑自刎。”

“张飞之孙张遵在诸葛瞻父子死后,带领军队,自杀式地突入了敌营,战死殉国。”

“赵云之子赵广,跟随姜维抵御邓艾,战死。”

“傅肜之子傅佥,被叛徒出卖,独守关城,死守关城,战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