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看法不一样啊!-第2/4页



    侍女立刻说:“仔细听着。”

    侯凤成说:“去夫人那里给我拿这个香球或香囊来。”

    丫鬟敬礼道:“是。”立刻去了后院。

    过了一会儿,我手里拿着一个金属球跑过去,把它交给了侯凤成。冯成厚接过一看,只见那圆球清香扑鼻,外有浮雕,内有镂空的各种图案,似有一个小容器。侯凤成立刻认出了它。

    这不就是他每天被子角落里的香吗?

    达官贵人的奢侈生活自然不需要侯凤成亲自整理被子。他知道这样的香球一般在睡觉前放在被子里,香味可以散发一整夜。

    他只是不认为这件事和他想让苏旭解决的问题有什么关系。

    苏旭走上前去,从侯凤成手中接过香球。用手在上面摸一下,本该有缝隙的地方却摸不到一丝痕迹。可见古代工匠的手段之巧妙。苏旭只好把它举到太阳底下,才看到一个隐藏的扣子,费了些力气才把香球剪开。

    当即呈给,他对说:“侯爷,你看,这是唐代丁慢的杰作。有三个环,中间有放香料的地方。点燃香料后,无论怎么滚,香都不会掉出来。”

    就像现代万能仪器的陀螺仪原理一样,内外平衡环,不管最外面的怎么滚,都是受重力影响,承重的一面永远向下。即使里面点燃了,也不会有灰尘落在床上,所以叫香炉。

    侯凤成看到的时候也知道做工巧妙,但是看不到更多的东西。

    然而,他不是傻瓜。此刻,他心中有了某种灵感,就像一盏灯在房间里游荡,但他抓不住它。

    苏旭说:“只要把香做成圆盘,作为信香,把这个香球放大,就算是在战场上扛着,再怎么颠簸,也不会出毛病。”

    至于做香,苏旭就不用多说了。毕竟作为古代常见的计时工具,很多文学作品中都有一柱香、几柱香等词语来表达时间。制作熏香的技术比以往更加成熟。

    想把香烧几天,只要努力就行了。

    苏旭的解决方案,其实并没有什么开创性,只是基于对现有技术的整合。这只是一个思维问题。

    当苏旭提到侯凤成时,他立刻想明白了。他扣上香球,在手里转着。果然,无论他怎么动,香球里面都没有变化。甚至快速扔几下好像模仿快马进行曲的颠簸,依然没有问题。

    侯凤成不得不承认。苏旭的计划确实可行。

    只有这样,侯凤成的心里才更加憋屈。“难道你认为我连刘某人的弟子都算不上吗?”问地道。侯凤成心里感到气闷,所以他今天不得不为难苏旭。

    侯凤成说:“嗯,我是刘公地弟子。我还有一个问题,请大家给点意见?”

    苏旭以为冯承厚对他很满意,紧张的神色稍稍放松。苏旭心里说,“看来我错了。冯承厚确实大度,或者说他和他的导师之间,当年不过是意气之争,早就不算什么了。”

    于是他想了十八遍,说:“欢迎公爵。晚辈很荣幸将来能为侯爷使用我这种生硬的姿态。我想知道公爵的问题是什么?”

    侯凤成说,“还是骑兵。吾国吴用兵,火器为先。但是一下子用枪械真的不方便。虽然你老师首创的三只眼大口径短枪比以前好了很多,但是如果马上点火也就三划的事情,很不方便。因为你得到了公刘的传记。你怎么看?”

    侯凤成在这个问题上埋了一个坑。

    刘天河曾经面临过这个问题,于是造了三只眼大口径短枪。

    当然,三眼大口径手枪也有一些问题。例如,三只眼大口径短枪里有一根火柴绳。点燃后要背,整个人要保持相对稳定,直到被点燃。这就限制了马的速度,比如三只眼大口径短枪就比较重,所以在使用三只眼大口径短枪的时候不太可能会用到其他武器。甚至很多骑兵都先把三眼大口径短枪打磨过,当作铁棍使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