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 农活之外的事情-第2/3页



    简欣沉浸在过去的悲痛中,就像置身在那惊天动地的哭声中。平静了一会刚要接着讲下去来修车子的了。

    修完了车子简欣接着讲起来:“农场的位置是在大小兴凯湖之间的末端。这片农场的耕地是在沼泽地上开发出来的,通往外界只有一条路。想到外面去没有边防居民证那是插翅难过,一路上窄窄的土道,百里的路程没有人家,却有两处边境检查站。边境居民证都在连队保存,没有连队的批准你根本拿不到这薄薄的看似可有可无平时一点用途都没有的小本子。以后是每年一次探亲假,十二天的探亲假那是天天盼。好不容易到家了,见到了父亲母亲爷爷奶奶。也不知是喜还是愁。十二天的时间简直是眨眼就过去了,是真没待够,可是不行啊,还是得走。就这样一年一度的不得不离开家奔向那遥远的地方。”

    赵纲听完了关于探亲假的事情说:“你们的探亲假简直快赶上当兵的人复员转业了,真是不容易啊。”

    简欣说完了又开始沉默,像当年那样又开始想家了。也不愿意再讲下去了。赵纲催促了几次简欣也没有接着讲下去。赵纲心有不甘的等待着,等待着简欣心情的缓解。修过两台车子,简欣终于开口了:“讲什么?说吧。”“讲一讲知青搞对象的事情吧?”

    “这件事其实没有什么好讲的,那就说一说吧。我们这个连队是一个以六九届知青为主体的连队。满眼都是六九届的毕业生,他们年纪小,下乡的时候像孩子一样。只有很少的一部分是老三届的学生,极少数的高中毕业生。这些高中生基本都是单个报名来农场的,这些人之间没有同一届的同学关系,更没有同班的同学关系。剩下的老初二初三的男知青也都随着需要调走了很多人。这是人群的分类。一开始的时候连队的建制是每个青年排是四个班,两个男班,两个女班。后来变成了男排和女排,把男知青和女知青彻底的分开了。这样做的目的无非就是防止谈恋爱,人为地把男女生分开。人们之间不接触了,互相不了解了还搞什么对象?再有一点就是最为主要的:就是无论是谁也不会安心在那里生活一辈子。后来有了返城风更不安心在那里了,有两对谈了几年恋爱的的同学也不敢结婚,一直到返城了才结婚。有的是一方返城了,双方怕分居两地有什么变化才结了婚,天涯海角各一方的生活着。还有两对非同学关系的也是返城以后才结的婚。”

    “你们连队人多不多呀?”简欣一听就明白了赵纲以为这个连队很小。解释说:“最多的时候六百多知青,连职工家属算起来一千多人。”“噢,那么大的一个连队怎么这么老实?”“这个连队管理的非常严格,那是大会小会不断,不是讲这种现象不好,就是那种行为不端正。把知青管的像是小媳妇似的,一点出格的事情都不敢做。绝大部分的知青年纪都小好管,好吓唬。那些年纪小的没有主心骨,领导怎么说就怎么办。这也就是搞对象的人少的一个原因。这个连队的知青就是干活玩命,特别听话,叫怎么办就怎么办。”

    “你们那上大学的事情是怎么办的?”“至于上大学的事情现在都弄不清楚。一般的知青一点消息也听不到,就是上学走了挺长时间才知道今年上大学的走了。究竟是谁走了根本不清楚,也不问,觉得跟自己没有关系操这个心还不够难受的呢?”“事前也不评议也不选举,也不公布吗?”“这些程序根本没有,起码是没听到过。推荐也是在极小的范围内办这件事情。这么多年过去了也不知道究竟多少人上学去了,是谁?去了哪个学校?好像,不是好像而是实际上和这些人没有关系。需要的是你好好的干活,听话。其他的就是领导的事情了。”

    赵纲觉得这件事不太对劲:“知青一点权力都没有啊?”“有,哪能没有呢?只是范围太小,只是那些经常和领导接触的人才有这个权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