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辟阿奉文



    翌日,早朝上。

    众官分文武站定。

    文官们此刻都心生忐忑,不知道皇上究竟看重了谁的文章。

    偷偷抬眼望去,只见皇上端坐在龙椅之上,面无表情。

    众文官今日也没心思奏事,一心等着朱元璋宣布结果。

    究竟谁才是那个文盖百官的状元郎。

    目光缓缓扫视台阶下众人无人敢与之对视。

    朱元璋缓缓开口道;

    “各位的文章我都看过了,诸位爱卿不愧是我大明的骨干之臣。”

    下面众文官闻言都腰杆挺直,毕竟能得到朱元璋的赞赏不容易。

    看样子,那么多文章,终于是把皇上折服了,只是不知道谁会最得圣心。

    众人都感觉自己的文章立意最为清新,定能独得圣心。

    一个个目光炯炯的盯着朱元璋,就等着最后的荣耀时刻。

    “咱起身与草莽间,幼时读书不多。可咱向来最佩服的就是读书人。”

    “咱想着,读书人遍览古今,定能汲取古人之所长,去其糟粕,助咱巩卫大明江山。”

    众文官点头,这也是他们立志的目标。

    “可是咱失望了,原来读书人不过如此!”

    众人大惊,皇上怎么突然如此说?难道是谁文章写得不得圣心,惹怒了皇上?

    肯定是谁不知好歹,范颜直谏了。这才导致皇上如此说话。

    众人偷偷的互相瞟视,是不是你,乱写文章,激怒了圣上?

    “标儿,你把咱写得文章读给大家听听。”

    朱标出列,恭敬道;

    “是,父皇。”

    只见朱标从袖口抽出一篇文章,开口读道;

    “朕闻三皇五帝下及唐宋,皆华夏之君,建都中土。

    ………………

    盖诸侯之国以据周,始有却裂土分茅之胙,擅称三十六郡,可见后人变古人之制如是也。若以此观之,岂独如是而已乎?

    …………”

    众文官听来,也是普通寻常之作,只是把皇上修建阅江楼的原因说了一遍,并且以臣子的口吻,旗帜鲜明的劝阻兴建阅江楼。

    在文章里,列出了若干详实、确凿的理由。

    众人听罢,明白了问题出在哪里,一个个懊悔不已。

    自己怎么就忘了当今圣上的不寻常。

    他肯定是奉承听惯了,故意借阅江楼给自己众人下了一个圈套。

    可怜自己等人就这么兴高采烈的跳了进去,怪不得今日龙颜大怒。

    哎,自己怎么就忘了劝诫呢。

    要不然自己绝对就是百官楷模了。

    众人眼神中充满了懊恼,可是如今后悔已然无用,只得低下头颅,静静聆听朱元璋训示。

    虽然此刻朱元璋没有多说什么,可是众人都能感觉到,皇上对文人的日益不满。

    此刻众人再不敢看朱元璋,生怕一个不注意,成了朱元璋的出气筒。

    “汪广洋,你说,咱这篇文章写的怎么样?”

    被点名的汪广洋,浑身一个哆嗦,这一个回答不好,就是出去顶雷的啊。

    可是没有办法,他身为右丞相,作为文官之首,此刻被点名也是理所当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