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一章 这是攻心之计



总结下来,乔林想要的就两样,马刀和子弹,副总指挥哪能想到乔林会在这上边跟他耍心眼。

 骑兵连战士们在马刀上的损耗,他是亲眼得见的。

 在忻县城外能够胜利突破小鬼子的伏击和拦截,靠的就是骑兵连战士们用马刀杀出一条血路。

 回总部的路上他也注意到,有些战士的马刀已经丢了,有些战士的马刀只剩下半截,没有断掉的也是弯弯曲曲满是豁口,甚至连刀鞘都插不进去,只能拎在手里。

 即使这样,战士们也没舍得丢弃。

 骑兵的武器在战场上本来就不容易缴获,经乔林这么一提,他也考虑到了骑兵连的难处。

 按照人的正常观点,刀、枪、子弹这三样里,最贵重的肯定是枪,最不值钱的就是子弹。

 枪不像刀,有个铁匠铺就能打出来,长一寸短一寸不影响使用。

 枪支是非常精密的器械,从原材料到加工,每一道工序的要求都非常严格,出现一丝一毫的误差都会影响使用。

 边区兵工厂原来也生产步枪,可是由于原材料获取困难,再加上工艺和设备的双重落后,造出来的枪几乎就没办法正常使用。

 不是打着打着突然炸了膛,就是子弹卡壳无法上膛,再就是老是莫名其妙的走火,手指都没碰到扳机,子弹就打出去了。

 试想一下,用这样的武器还怎么战斗?

 所以在抗战刚爆发的时候,八路军战士宁愿用大刀或者是上了刺刀的步枪冲锋,也不愿拿这种步枪和小鬼子打阵地战。

 后来随着斗争局势的发展,八路军战士们使用的步枪,逐渐更换为小鬼子的制式装备三八式步枪,因为枪机上方有个防尘盖,因此也被八路军战士们称为三八大盖。

 当这种主要依靠缴获而来的步枪逐渐称为八路军的主流武器时,边区兵工厂干脆放弃了对原有步枪的生产。

 除了继续研究开发新的武器外,边区兵工厂暂时把重点放在了生产子弹和手榴弹这些技术要求相对简单的东西上。

 和枪支相比,子弹的生产的确是容易太多了,从战场上回收回来的弹壳装上火药再把弹头压进去,一发子弹就算完工了。

 不管是生产还是缴获,枪支的数量都是按支算,多少支步枪多少把机枪。

 而子弹却是按箱来算的,因为子弹的体积小,数量又多,就拿三八大盖的子弹来说,一箱子弹有一千四百四十发。

 所以在战斗结束后的缴获物品清单上,通常都是写着缴获了步枪多少支,子弹多少箱,很少有些缴获子弹多少发的。

 除非有特别作用的时候,才会根据箱子的数量将子弹的换算成发。

 因此在乔林所提出的这两样东西中,子弹的确很容易被当成最没有价值的东西,尤其是和马步枪摆在一起的时候。

 副总指挥的才干和指挥确实没的说,不然也不可能屡创辉煌,在战争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副总指挥再厉害,他终归也是个凡人,只要是凡人,就容易被已经形成的固有思维所误导。

 而乔林恰好就钻了这个空子。

 他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需求。

 可是在副总指挥看来,这就是一种为人实在的表现。

 马刀是确实需要更换的,子弹也确实应该补充,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乔林为骑兵连讨要这两样东西,都是合情合理的。

 反倒是更为贵重的马步枪,他却没有要。

 正是这一个小小的区别,让副总指挥改了主意。

 其实在猜到乔林除了军马外,还想要点其他物资的时候,副总指挥就已经决定答应他了。一方面他确实是欣赏乔林这个年轻人,不想抹了他的面子。

 另一方面他上次能安然脱险,可以说多亏了骑兵连。

 再加上骑兵连的战斗力他是看在眼里的,这样的部队他自然也不忍心眼睁睁看着战士们因为物资的问题而困扰。

 结合以上几点,他愿意给骑兵连分一点物资,包括那一百六十二匹军马也是一样。

 可同意归同意,在数量上副总指挥还是要把握好尺度的,所以一开始他的打算就是按需分配,就像军马那样,每人一匹,也不多分。

 可是在听了乔林的话以后,他改变了想法,决定多分一点给骑兵连。...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