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白刃战的气势



“其实刀法都是贯通的,不一定非得用大刀才能使,和敌人白刃战,刺刀也不差。”

 “大刀讲究力度,刺刀玩的是技术,跟敌人对上,不要太死板,只用训练的招式,刀刃相见,就是你死我活,往脖子扎,往胸口扎,能一下弄死,绝不用第二下!”

 乔林站在队伍前列,一遍遍分解动作,向战士们演示,同时也在不停地讲解。

 通过战士们用刺刀的手法,他发现了一个特性。

 八路军之所以能在白刃战时打得鬼子哭爹喊娘,靠的不是技术,而是那股子同归于尽的勇气。

 拼着我挨三刀也要扎你一刀的不要命打法。

 这种方式的优点就在于气势强,能镇住敌人。

 但缺点也同样明显,伤亡代价太高,基本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

 如果单从技术层面看,战士们在白刃战时,用的都是劈、挂、捅、刺等基本动作,遇到普通敌人没什么问题。

 可要是遇到像张大彪这种懂刀的敌人,那几乎就是送死。

 “小鬼子都受过刺刀训练,他们动手有一套特定的流程,咱们可以从这方面作为切入点,找到他们的漏洞,比如这样...”

 乔林一人身兼数职,时而化身鬼子士兵,演示他们如何使用刺刀,时而又化身八路军战士,模仿战场上遭遇敌人的反应。

 时而又恢复老师的身份,教授大家应该如何破解。

 从最简单的白刃战拼刺刀开始,乔林循序渐进,辅导战士们该如何利用自己手中的武器,对敌人造成最大的杀伤。

 至于剑道秘籍中罗列的那些招数,在乔林看来有些过于高深了,并不适合战士们现在学习,只能挑选了一些比较简单的套路,可以在关键时刻保命用的教给大家。

 等战士们打好基础后,再让他们接触更深层次的刀术。

 一下午的时间就在不知不觉中过去,通过这半天的练习,战士们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同时也对今后该如何对敌产生了更为深刻的思考。

 “战斗靠的是技巧,可不管多么精湛的技巧,都离不开力量的辅助,你们在练习这些套路的同时,也要加强对身体力量的训练。”

 临近散场时,乔林还特意叮嘱战士们要抓住重点。

 “呵呵呵,今天就散了吧,回到各自驻地后,各级指挥员要敦促战士们加紧训练。”

 在旁边看了一下午的李云龙,对乔林的授课结果很满意,眼看天都快黑了,便下令队伍解散。

 “乔林,没看出来你是深藏不露啊,怎么样,脑袋好点了吗?”

 这一下午,孙德胜也学得津津有味,一下课就赶紧过来关心乔林的病情。

 “呃,好多了,不头疼也不忘事了。”

 虽然每次见面孙德胜都要询问脑袋的问题,但乔林能感受到他的善意,没有丝毫不满,耐心解释自己已经没事了。

 “唉,说实话,我都后悔放你走了,现在整个独立团,就咱们骑兵连战斗力最差,说出去都丢人。”

 孙德胜叹了口气,又想起了伤心事。

 骑兵连已经组建了几个月,却从来没有上过战场,这让他都感觉愧对身上这身军装。

 “连长,别着急,饭要一口一口吃,地面作战,骑兵的威力不是步兵能比的,就当韬光养晦了,总有一天,骑兵连会大放异彩的。”

 乔林搂着孙德胜的肩膀安慰他。

 作为军人,他能理解孙德胜的感受。

 眼下国家有难,战火四起,在这个时候参军,为的就是在国难当头的时候挺身报国,可穿上了军装,拿到了武器,却连上战场的机会都没有。

 那种感觉,对于一腔热血的军人来说,是很憋屈的。

 “你小子看着傻乎乎的,倒是挺会说话的。”孙德胜看着乔林,忍不住笑了。

 “老李,你说他俩在那嘀嘀咕咕说什么呢?”

 孔捷杵了杵李云龙,指着乔林和孙德胜低声说道。

 “老孔啊,没看出来你咋跟个娘们似的,乔林是从骑兵连出来的,跟人家老连长叙叙旧你也要打听。”

 李云龙撇撇嘴,对孔捷这种八卦的行为很是不屑。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我就问问,谁打听了?”

 孔捷不乐意了,之前李云龙骂独立团将熊熊一窝的账还没跟他算呢,一句话不对付,两人就动手掐上了。

 老好人邢志国连忙插到中间拉架,气得直跺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