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激辩居酒屋



    高黎没有想到自己一句推脱的话却被岩井抓住话柄一顿反驳,只是这反驳鞭辟入里,倒是对此人刮目相看,虽然心里也是极同意他的论点,不过岩井最后的一句话说的极重,让高黎的脸上有些挂不住,眉毛一扬道:“既然岩井君喜欢谈论国是,那么你对战争以及两国关系又有何高见呢?”

    岩井知道自己的激将法已经成功,端起桌上的茶杯喝了一口,不慌不忙地道:“谈不上有什么高见,战争虽然是两军对垒,但比的是两国的综合实力,尤其是现代战争,其对资源的消耗更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无法比拟的,可以说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钢铁、火药、石油和橡胶,以及一个国家的动员能力,现在你们的政府退居西南一隅,帝国几乎控制了半个中国,尤其是这半个中国都是你们所谓的膏腴之地,财赋之地,重庆政府想靠他掌握的那半壁贫瘠的江山想要和帝国打消耗战打持久战那是痴人说梦,所以以我的判断再过两三年重庆政府的那几百万军队就会把他吃光当尽,到那时除了投降也没有别的路了。至于中日关系我倒是比较乐观,既然蒋委员长都投降了,自然有汪先生王先生之类的亲日派来主持大局,到时候相信中日关系可以上一个台阶。”

    高黎听岩井说完,冷冷一笑道:“你的说法虽有一定的道理,但是战争要素完全取决于物的说法我是难以苟同的。虽然工业生产能力在现代战争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不过你也不能否认人的因素在战争中所处的地位,而且在我看来人的因素要大过物的因素,以美利坚独立战争为例,英格兰在当时无论是军事还是工业水平都是世界第一,反观美利坚则只是英国众多殖民地中的一个,论军事只是一些民兵,论工业多是手工作坊,当法兰西国援军元帅拉法叶踏上美利坚国土,看到的是一支装备不整,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的游击队,但正是这支装备不整衣衫褴褛的部队,经过八年战争,硬是把世界头号强国赶出了美洲大陆。这难道不是靠着人的因素吗?……至于岩井君所认为的中日关系会随着蒋委员长的下台而改善那我更是不能同意,日本自甲午战争后一直用武力对中国进行胁迫和掠夺,普通百姓可以说视日本如仇寇,如果一国的人民不认可,即便领袖以及政客们再亲日也无济于事,因为国家不是领袖的国家,而是人民的国家,这个概念才是现代国家的根本。不过岩井君的国家是君主制,于此一节未必能够很好的理解。”

    高黎最后一句话是故意气岩井的,日本事实上是君主立宪制,已经算是一个现代国家了。果然岩井脸上的怒气一闪而过,高黎的辞锋如此犀利,他原本想给高黎一个下马威,可没想到被高黎驳了回去,还夹枪带棒地暗示自己无知。岩井喝了口水压压火,随即道:“高黎君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就美国而论,他们的国民大多都是来自英国本土的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其民风民智以及教育和认知水平大抵相当,再加上英国远隔重洋补给不易,这才被迫放弃美利坚,反观同样是英国海外殖民地的印度,也算是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可两百年里虽然反抗不断,但依旧成不了气候,印度也算是亚洲的文明古国了,但终究还是一盘散沙。”

    高黎知道岩井是在拿印度影射中国,想了想道:“印度自古就是民族繁多邦国林立,历史上除了孔雀王朝、贵霜王朝、笈多王朝等几个有限时代,其他大多数时候都是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所以有一种说法印度是一个地理概念而不是国家概念不是没有道理的。反观中国,从秦汉起就是一个统一的国家,民族也以汉族为主,虽然其中也有外族入侵和内部分裂,但统一的的时候远大于分裂,而更重要的是中华文化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始终把人民团结在一起。”

    “高黎君的雄辩令人印象深刻。”岩井微微一笑道:“不过我也听说中国是个文化上的概念大过国家上的概念,明末大儒顾炎武的日知录里就有亡国亡天下之辩:‘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所以对于中国的百姓来说国家的兴替不是问题,而对文化的保有才是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本和中国同属东亚的儒家文化,而且日本也无意于易姓改号,所以我看不出来日本和中国的有什么理由不能改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