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采茶人-第2/4页
何修用手中的茶把,来回的挑动了几下。
锅里噼啪作响的声音,悦耳动听。火焰的温度不高也不低,恰到好处。
没有摧毁茶的清香气息,更没有怄糊之感。
茶香四溢,他手中的茶把转动的越来越快。
时而顺时,时而逆时,偶尔上挑间将其出锅。
沁人心脾的气息,不染俗气。一方揉捻台,不知流传了多少年,更不知过了几代。
代代相传,手把手的技艺传承。到何修,已不下五代。
从出生开始,印象中总是见到父亲在每年初春时期,便从一头陈里将这个石磨般的物体搬出,并用清水清洗过后晒干。
何修将杀青过后的青茶,薄薄的铺上一层在其上,并用青石所制的薄薄的盖子压在其上。
手转的把手拖动着石磨,一圈一圈的转动起来。
石与石壁的碰撞声,咯吱作响。
好似乐曲,非常的有节奏。石随手动,一圈一圈又一圈……
空旷的房间内,摆满了制茶的工具。
簸箕、炊把、炕头、火盆、木炭等。
转了一会儿,何修轻汗。
扫了扫揉捻撒出的毛尖,他又旋转了起来。
制茶,尤其是手工茶。讲究手到、眼到即心到。
一杯好茶无不显示出做茶人的用心程度。
与其说做一杯好茶是品茗者的心旷神怡,倒不如说是在诉说每一位制茶人背后的故事。
而他除了做茶,更多的时间都是在专注着自己的另一份工作。
评茶师。
这是一份任重道远,且非常有意思的工作。
出入到各大级别的茶叶品鉴所在地的他,偶尔会制作一些绝品清汤毛尖。
极品毛尖茶总是有价无市,一克难求。
在于一个新鲜,恰逢时节。
每当清明、谷雨时节总是做茶人的福音,一杯好茶为懂茶者而制。
说的就是,爱茶人和做茶人之间的微妙关系。
十里八乡的邻亲,总是少不了寻求他的帮助,帮忙制茶。
更有甚者愿出手工费用,都被他一一拒绝,乐得其中。
他天赋始然,一本《茶经》晦涩难懂,常人很难看下去。他却爱不释手,视若珍宝,时常研读。
“天育有万物,皆有至秒。”这是他最喜爱的一句话。
“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或春秋、或搜神,高朋满座,王侯将相,寻常百姓家皆有。
饼、器、病等。
自古以来都与之有关!总是有茶的身影。
对于传承下来的,他依希冀望。
或可缺,古之制作之法至今数载。
如今之时代,已然实现在了批量化生产。纯手工的时代,古法制茶,惊现与那些仅有的传承。
一方青石,磨砂之声不绝于耳。
“修儿,你在做茶不?我说我这点茶叶,今天想叫你帮我炒一下,修……”
爽朗的呼喊声,打破了青石磨砂之声的节奏。
一位中年妇女,提着一筐满满的青叶,拖在身上。
一步一顿的走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