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历史上唯一一个被人吃掉的国君!-第3/4页
屋漏偏逢连夜雨,卫国与齐国结怨,引发了一场战争。前几章提到,齐国自立国之初就是个强国,而卫国地小民弱,哪里是强齐的对手,所以卫国毫无悬念地战败了。所谓成王败寇,战败就要割地赔款,卫懿公再次对百姓大肆盘剥,这才筹够了对齐国的赔偿款。
卫懿公对内横征暴敛,对外又软弱无能,但他丝毫不以为意,仍然整日与他的“鹤将军”过着优哉游哉的快乐生活。殊不知,一场亡国危机马上就要降临!
所谓坏事传千里,卫懿公昏聩无能,整日耽于享乐,并且封了成百上千的“鹤将军”,这让他很快“名扬四方”,甚至连地处蛮荒的北狄人也听说了此事。北狄王闻之大喜,正愁今年没捞到油水呢,这不是送上门来的肥猪嘛!
史书记载,公元前660年,北狄出动两万骑兵进攻卫国。卫懿公接到消息,急忙召大臣商议此事,但国家已经被折腾得奄奄一息,大臣们也无计可施。卫懿公想征调军队御敌,但军队却置之不理,而且纷纷叛逃。无奈之下,卫懿公只好贴出征兵告示,希望组织起一支临时部队。但百姓早就对这个荒唐君主恨之入骨,他们非但不奉命入伍,反而讥讽道:“让你的‘鹤将军’去打仗吧,它们可都享受着高官厚禄呢,我们是老百姓,哪里懂得打仗啊!”
卫懿公直到此时方知自己的这点“嗜好”竟然已经危及到了国家的生死存亡。但大敌当前,卫懿公不能坐以待毙。他一改往日的纨绔形象,立即命人驱散鹤群,并向国人公开检讨,请求其原谅,并表示自己将亲自带兵御敌。
看到国君有悔过之意,有些百姓便留了下来,卫懿公总算勉强组织起一支军队来。卫懿公骄奢淫逸几十年,但真正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他倒是显示出一个国君应有的气概来。卫懿公知道北狄人凶悍,且残忍弑杀,此去必然凶多吉少,所以他出征之前将政事托付于两位忠心的大臣,又将自己平时最爱穿的绣衣留给了夫人,便决然而去。
作为草原民族,北狄人以马为家,行军快如疾风,所以卫军出发不久便与狄人遭遇。卫军多年不习战事,而且军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临时招募的百姓,根本没有作战经验。因此两军刚一接触,卫军便被狄人的铁骑冲得四散。卫兵见形势危急,便对卫懿公说:“您快将旗帜取下,然后速速撤退!”但卫懿公毫无撤退之意,而是厉声喝道:“我是一国之君,保境安民是我的责任,如若不然,我情愿战死沙场!”
乱军之中,卫懿公高悬的国君旗帜分外显眼。狄人知道,旗帜之下便是卫国国君,于是立刻冲上前去,三下五除二便将卫队消灭,包围圈内仅留下卫懿公一人。但卫懿公丝毫不惧,凛然立于战车之上。狄人喝令卫懿公下车投降,但他摆出一副视死如归的样子,这令狄人十分恼火,便举着战刀一步步朝其逼近。见卫懿公仍不下车投降,狄人被彻底激怒了,于是一拥而上,将卫懿公砍成了肉泥。但他们似乎觉得这还不够解气,又将卫懿公分尸,生吃其肉。
狄人之杀死卫懿公后,又抓住了几个随军大臣,并押着他们来到卫国都城之下,逼着他们向城中喊话,要求百姓开城投降。卫国百姓见国君出征未归,便知凶多吉少,只能开城投降。城门一开,杀红了眼的狄兵便长驱直入,一路烧杀抢掠,城中百姓全遭屠戮。一时之间,卫国都城之内血流成河,尸积如山。
战事发生时,大臣弘演恰好出使在外,待他出使归来,才得知卫国几近灭亡,国君也战死沙场。听闻卫懿公惨遭戎狄杀害,弘演便来到战场,希望找到他的尸体,好将其埋葬,入土为安。但此时哪里还有尸体可寻,战车之下,只剩一堆白骨和一个肝脏。见国君死得如此壮烈,弘演不禁仰天长叹:“君主玩物丧志,以致身死国灭,悲哉!然而国君死得其所,不能让您死无全尸,就让臣来做君侯的衣服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