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你听说过“网开三面”的故事吗?-第2/3页
商汤素来胸怀大志,眼见夏王朝日间衰颓,他便开始暗中积蓄力量,准备灭夏而代之。
商汤生活的时代距今已有3500年,他在那时就懂得“得民心者的天下”,实非等闲之辈。
《史记》记载,商汤有一次出巡,正好看到有个猎人在附近打猎,只见他将四周都布满了网商汤有一次外出巡视,看见一个猎人正在狩猎,并把四面都布满了罗网,而且口中还念念有词:“祈求上天保佑,凡是天上飞的禽鸟,地上跑的野兽,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来的所有动物,无论是飞得高低,无论是走得快慢,无论是向东奔,还是向西跑,都统统投入到我的网里来吧。”
商汤听闻此言,就对猎人说:“如果真如你所愿,恐怕所有飞禽走兽都被你一网打尽了。这种做法,上天不佑。”
于是,商汤命人将网撤去三面,只留一面。他又教猎人如何祝祷:“天上的飞禽和地上的走兽,你们想向左的就向左,想往右的就往右。如果你们真的犯了天条,无处可逃,就进入我的网里来吧,这是你们自投罗网,不能怪我!”
很快,商汤“网开三面”的故事就传到了诸侯的耳中,他们都纷纷称赞,既然商汤的仁德都能布及鸟兽,他肯定也能善待诸侯,因此纷纷叛夏而归商。商汤的小小仁慈之举,竟然成就了他的美名,并且远播四方。
除了“得人心者得天下”,商汤还深谙“得人才者得天下”的道理。伊尹见夏桀冥顽不灵,暴虐无道,便弃之而去,投奔了商汤。相传伊尹出生时便被遗弃在了桑树林里,恰好被有莘氏部落的一个女子捡到。凑巧的是,他的养母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厨师,因此伊尹耳濡目染,从小就精通厨艺。但伊尹志向高远,当厨师绝非自己所愿。他不忍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所以立志匡扶天下,只是没有遇到一位能够让他一展抱负的明君。
有莘氏部落是个小邦国,国小民弱,想让它扛起灭夏的大旗犹如天方夜谭。恰逢东方的商部落正在崛起,国力蒸蒸日上,这引起了伊尹的注意,于是他决定投靠商汤。
但古代没有考公务员这一说法,也没有秦汉时期的举孝廉之政策,所以作为一介平民,伊尹想引起商汤的重视谈何容易。但机会始终眷顾有准备之人,有莘氏部落见商部落日渐强盛,便决定与之联姻。伊尹便借此机会,以陪嫁厨师的身份来到了商汤身边,这一招着实高明。
由于伊尹厨艺出众,成功俘获了商汤的味蕾,商汤对他感到十分好奇。于是,伊尹便用烹饪作为例子,向商汤分析了天下的局势,向他阐述了为政之道,并力劝商汤扛起灭夏的大旗。
见如此精辟的言论竟然出自一个厨师之口,而且在商朝,厨师一般都是奴隶的身份,所以伊尹作为一个奴隶,竟然有如此广阔的胸襟和高远的志向,这令商汤刮目相看。于是,商汤废除了伊尹奴隶的身份,破格提拔他为右相。伊尹就此一跃成为商部落的最高执政官。
有了伊尹的鼎力相助,商部落的发展一日千里,商汤也最终完成了灭夏的伟业。
商汤聚敛了人心,收服了诸侯,又网罗了人才,所以商部落的国力蒸蒸日上。而相比之下,夏桀却越发暴虐无道,倒行逆施,横征暴敛,滥施征伐,导致诸侯离心离德,民怨沸腾。老百姓愤怒地诅咒道:“时日曷丧,吾与汝偕亡。”百姓把夏桀比作夏天的炎炎烈日,将大地炙烤得无法生存,他们情愿与之同归于尽。
夏王朝在夏桀的折腾下日薄西山,商汤见时机成熟,便高举义旗,发动了灭夏之战,百姓和诸侯闻之,便纷纷响应,加入到了灭夏大军之中。
既然是灭国之战,自然非同小可,所以商汤在决战之前发表了一番动员令:“我们本是夏的臣民,今日兴兵并非作乱,而是夏桀暴虐无道,勒索诸侯,残害百姓,为上天所不容。所以,此次征战是奉了上天的命令,是正义之举。我们兴兵的目的是要诛除暴君,施行仁德,平定天下,让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