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元璋:你小子真是个人才-第2/3页



    马兆说的有些累了,顿了顿。

    朱元璋越想越觉得马兆提出的思路绝妙。

    兴奋之情溢于言表。

    若能真的成功,大明朝便真的在自己掌握之中了。

    朱元璋对权利极致渴望,所以才会日日不得休息。

    不过即使事事过问,朱元璋依然觉得不放心。

    总觉得每日批阅奏折两百余封,仍然有自己控制不到的地方。

    朱元璋疑心太重,从不相信官员。

    对于官员奏折上上报的问题,时不时会派锦衣卫查证。

    唯恐自己被欺骗。

    可地方事务很难查证,锦衣卫常常无功而返。

    若是真能如马兆所说,有一个人深入富商、贪官组成的利益集团之中。

    这个人又为自己所用。

    天下可谓尽在自己掌握之中。

    朱元璋越想越满意。

    不过朱元璋也很清楚,这样做,无异于手握一把双刃剑。

    用好了,利国利民。

    若是用不好,贪官横行,富商盗国,误国误民。

    尺度十分难把握。

    关键之处便是这个掌握利益集团的人。

    这个人可不是随便指派一个心腹就行的。

    一定要忠心于大明,忠心于朝廷。

    不仅要忠心,还要极度聪明,有魄力有手腕。

    能够与贪官斡旋,与朝廷配合。

    能够控制贪官贪的程度,不能过于欺压百姓。

    还要在合理的范围内给他们点甜头。

    并且让贪官、士绅与富商都能够信赖这个人。

    无论是贪官、士绅还是富商,哪个都不简单。

    获得他们信任简直比登天还难。

    实际上朱元璋之所以杀这么多官员,倒也不是完完全全的为百姓着想。

    有的贪官压根没迫害百姓,只是与士绅富商勾结,收受贿赂,给这些人行个方便。

    可贪官太富了,在朱元璋眼中都是钱袋子,杀一批一抄家,国库就有钱了。

    不止是贪官,富商也是如此。

    就像曾经富可敌国的沈万三。

    朱元璋占了南京城,建了大明朝之时。

    国家初创,百业待兴。

    到处都需要钱。

    朱元璋也很为难。

    恰逢此时,有人举荐了沈万三。

    本来只是想向沈万三借点钱,一是修城墙,二是犒劳军队。

    原以为沈万三会很抗拒,未报太大希望。

    但是没有想到沈万三对这两个要求一口应承下来。

    一个人的财力就支持了南京城墙修建量的三分之一。

    如此多的财富,朱元璋十分眼热。

    在城墙修建好的庆功宴上,故意夸沈万三是“白衣天子”。

    沈万三太猖狂了,居然哈哈一笑。

    这下朱元璋不杀他都不行。

    万一哪天沈万三起二心。

    他这些年完全可以组建一个国家组建一支军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