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农业部长,化肥厂长!



“不是诛仙,是另一本书,大概下个月能写完。”

 赵阳摇了摇头,表示要出版西方那边,现在提一嘴是让陈月心里有个数。

 “那你开头写出来了?让我看看。”

 陈月放下筷子,瞬间来了兴趣,本以为是北边,却没想到是西方。

 “等写完你再看吧,到时候还得麻烦你呢!”

 赵阳心说给你看你也看不懂,现在学校都是学老大哥的语言,英文如非必要不会去学的。

 等吃完饭,让秦京茹收拾碗筷,又让于莉自个带粮本去粮站换定量,赵阳则准备去厂里领定量。

 也是巧了,正准备出门呢,杨厂长的秘书来找了。

 “说是不仅化肥厂甘厂长,连农业部纪部长也来了,所以杨厂长特意派车过来接你。”

 秘书姓吴,院里在轧钢厂上班的人看到他来找赵阳很是意外,也好奇有啥事。

 起码在傻柱家的秦淮茹听说这人是杨厂长的秘书,心里不禁有了计较,要是能花七百块,让赵阳帮忙进轧钢厂,那挺值当。

 “不是说那甘厂长去国外考察了嘛,这么快就回来了?”

 赵阳同他向外走去,说话间,看了眼空无一人的东厢房。

 “那还得是赵阳同志你名声在外,甘厂长听说你能改进化肥,就火速赶了回来。”

 等两人出了胡同坐进车内,赵阳笑了笑,“这让我压力很大啊!”

 来到厂里,走进厂办大楼。

 吴秘书带他走进一间会议室。

 除了杨厂长和李副厂长在,还有一位两鬓斑白中老年人,以及一位浓眉大眼的中年人。

 “这位就是赵阳同志。”

 “这是农业部的纪部长,这是京城第一大型合成氨厂的甘厂长。”

 杨厂长对两边作完介绍。

 握手客气一番后,甘厂长直入主题,不过赵阳却是先打听起了当前情况。

 目前上边已经意识到建设化肥工业的重要性。

 总理批示:农业过关总要使农业能够实现机械化和半机械化,有一定数量的化肥配合土肥来增产。

 一次讲话中指出:三百二十万美元只能购买四万五千吨粮食,且很快就吃完了。

 而用来购买重要材料建设一个年产五万吨的合成氨厂,生产的化肥每年可以增产粮食五六十万吨。

 因此,中央化肥小组成立,专门负责氮肥工业的发展建设,并火速访欧。

 按纪部长所说,上边专拨1600万美元外汇,加上库存黄金和西方长期贷款等方式,预计从明年打算从荷、英、意三国引进生产合成氨和尿素化肥成套技术设备和用料,总规模产能能达到25万吨计划数。

 “他们其实是有意向的,包括荷的托克韦克斯普公司、意埃尼集团、英汉弗瑞斯格拉斯哥公司、德巴斯夫集团、日东洋工程公司等等,可我们想尽可能地使用国产设备进行配套建设,摆脱对他们的技术依赖,不知道赵阳同志有哪方面的想法?”

 纪部长目光殷切。

 虽说这是一个成体系化工程。

 其中涉及设备、仪表、阀门、压缩机、大型压力容器、大直径耐腐蚀高温高压管道、以及一些特种钢材等,是全方位的,大部分技术含量较高的部件都甚至还无法制造。

 但哪怕赵阳能给出百分之一的贡献,那也是不得了,值得他亲自过来跑一趟。

 “我先想想!”

 赵阳在捋思路。

 他认为纪部长想的国产化自主研发道路没错。可哪怕赵阳能给出各方面的技术资料。

 然而从技术人员学习知识、应用设计、生产设备,再产出化肥,再到全国铺开,各地兴建起化肥厂,这个过程周期,按赵阳预计起码十年打底。

 这中间最费时间的就是全国铺开环节。

 再考虑到那特殊时期,五年后就陷入停滞,起码卡十年才能恢复继续。

 所以买还是要买的,必须得买。

 毕竟国家大,人口多,当务之急还是要尽快生产化肥,各省市都用上,让更多的人吃饱饭。

 捋清晰后,赵阳需要做的事情就逐渐明了了,那就是进行国产化自主研发道路,解决制造关键设备的困难。

 “纪部长甘厂长,你们稍等,我画个阀门部件的技术图先给你们过目下。”

 赵阳拿起纸笔开画。

 他不会也不可能一上来就说掌握了氮肥工业体系的成套技术,这太让人匪夷所思了,哪怕是天才也有个学习过程不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