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李二真是不要脸



而李不凡坐着宋古的马车出了太极宫,往着务本坊而去。

 马车一路飞驰,在安静的长安街道上,显得格外的显眼。

 而这时,前方一些的地方,有一队人正围着一处。

 “他们在干什么?”李不凡指着前面的地方疑惑的问。

 “他们在看皇榜!”

 “喔?咱们过去看看。”

 李不凡有些好奇,那皇榜是怎么样的。

 他之前有过一段研究,就是关于皇榜的研究。

 一般皇榜都张贴在闹市等人多的地方,并且边上还有士兵守卫。

 所以特别想看看古代现实中的皇榜是为何物。

 因而他想看看。

 “明白!公子!”

 宋古立即将马车掉转,到了皇榜所在停下。

 李不凡从马车上下来,而宋古则是跟在身后。

 这让他有一种感觉,此人是在保护他的安全。

 毕竟人流量大的地方,鱼龙混杂。

 他靠近一看,便看到一张大黄纸,上面用朱砂所写,感觉与自己研究无异。

 也不过如此,他还以为这上面会有什么样不一般的东西。

 可是当他转身要走之时,却是听到有人念了出来。

 “近山东河南突发大水,我大唐百姓受灾严重,朕心痛不已,今已拨下专款专粮往复灾区。

 经朕深思熟虑,决定将于黄河上游之夏州朔方开延化渠,引乌水入库狄泽。以保上游千年富庶与稳定!于雨季来时,提前引流;而大旱来时,泄洪放水,以供下游百姓农作……”

 当他听到这里的时候,停住了。

 这李二真是不要脸,怎么就将自己的方法占为己有!真爱表现啊。

 更让他震惊的是身边的百姓们竟然开始呼道:

 “陛下英明啊,如此一来山东河南水患将得到解决!”

 “如果能扩大治理,那整个下游将不再受水患困扰!上游的百姓也得到好处!”

 “陛下英明!皇恩浩荡啊!”

 “陛下体恤民情,心怀灾区,有此圣人,大唐必能强盛也!”

 …

 这身边的人都在夸奖着李二。

 如果让他们知道,这个方法是李不凡想的,而他二还一字不差的写到了皇榜上面,他们将作何感想?

 但李不凡也没有说什么,而是转身正要离开。

 宋古则一直跟在他的左右。

 可是当他正要离开之时,忽然看到了这边上竟然有一个市场一般的存在。

 此时的市场竟然人数不少,一多半是富家公子小姐在里面购物。

 他目光一瞟,就看到了一家布匹店。

 心中有了定数,或许可以那么干。

 于是,便走向到了店内。

 这一到店内的时候,便看到这里的布匹真不少,各式各样的。

 这时有一名发须花白的老者迎了上来。

 他一见李不凡穿着上等面料,非富即贵。

 “公子想要买点什么?”

 “掌柜的,可有白布?”

 掌柜的一听,这怎么会有人要白布?但是他也没有多想,或许人家要这白布干点其他的。

 要知,问得多,指不定生意就黄了。“白布吗?我们这里有三种白布,白色绫罗,还有桂布,以及绢布,公子要哪种?”

 掌柜的十分热情的介绍道,并且迅速的拿出了三种布料来。

 这三种布料也是这个时候能织出的三种白色面料。

 白色绫罗,便是皇帝赐予罪臣或者后宫的存在,感觉不大吉利,李不凡直接放弃。

 而桂布则是那时的绵布,产于桂林。

 白居易有《新制布裘》诗云:“桂布白如雪,吴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

 他一摸,这类的布看起来也不怎么样,工艺还没有到位,摸起来略显粗糙。

 至于绢,它是未经漂染的帛,其色白中泛黄,经纬较疏,摸起来十分细腻。

 绢算是出现较早、制作较简单的丝织品,数量较多,应用广泛,古人还用它来写字绘画。

 古代普遍使用的货币是铜钱,但是经常在贸易里发现铜钱不够用,也过于沉重了,所以很多时候绢就成为了货币,因为它比较轻便,使用起来方便一些。而一匹绢等于一贯铜钱,相当于一两银子。

 “白布就这些样式了?还有没有其他的?”李不凡又问。

 “没有了!公子!咱们郑氏的布坊是长安城最大的布坊,咱这里没有的,其他地方也没有。”

 郑氏的?那便是六大门阀之中荥阳郑氏?他们搞得是丝绸茶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