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宇宙间食物安全问题



    不得不说,不用花积分卡BUG的感觉就是爽!

    以前张晨如果遇到关键词搜索出来的结果不合适,那他也会尽量把页面里出现的文章摘要大概看完,无它,积分来之不是,需要省着用。

    就算不是当下需要的内容,长长见识也是好的。

    但是现在由于BUG的存在,他心生了一种豪气。

    随便浏览了一下搜索结果,页面上有很多关于跨文明交流的方法论研究,包括语言、习俗等方面,但都不是自己想要的内容。

    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张晨也不再硬着头皮看下去,他直接换个关键词重新搜索:

    宇宙;吃货;吃不同星球的东西;食物安全问题;外星食品的危险性。

    点击搜索,成了。

    在这次的检索结果中,张晨找到了一篇符合他期待的奇葩文章,甚至他认为自己都无法把这这篇文章称呼为论文。

    这篇有意思的奇葩文章名字叫做《碳基生物宇宙文明美食交流简明指南——防止食物中毒篇》

    文字风格完全不像是学术类的专著,看上去很像是介绍怎么在宇宙间吃美食的科普类文章。

    发表的期刊名为《宇宙美食研究》,学术等级为C级,也就是学术评分比较低。

    按照蓝星的经验来看,这类期刊中出现一些不那么符合学术规范的文章也正常。

    由于不是学术类的论文,所以这篇文章在格式方面以学术标准来看是有些问题的,比如文章的摘要写非常的长。

    一般学术类的文章摘要短短几百字把大概研究内容写清楚就行了,这篇文章偏不,絮絮叨叨的写个不停。

    光是摘要部分,就占据了半个页面。

    不过,这倒不经意间帮了张晨大忙,他无法下载论文,只能看摘要和引用的正文,摘要越长他越高兴。

    “不论你何时何地立志要吃遍全宇宙的美食,不论是M1788大型星云中的古生物浓汤,还是清水星那原生态产生自宇宙大爆炸最初的一杯清水。

    不论你是刚立志要吃遍全宇宙的初级文明的小白吃货,还是一位横穿宇宙无限时空的四级文明巨饕,本指南中你都可以找到你想要的资讯,注:本文持续更新中。

    宇宙间不同文明的交流涉及方方面面,但在美食交流方面有一些总结出来的通用规律,本系列文章由宇宙美食家协会约稿,邀请各位美食家分享关于在宇宙间品尝美食的经验,来给宇宙间追寻不同文明美食的吃货们一点小小的指南。”

    诙谐轻松的用词,又含有不低的信息量,让人忍不住一直往下读。

    “按照宇宙科研大数据的统计,宇宙间两个不同文明第一次相遇的最常见形态的形态有两种,一是两个比邻恒星之间都有存在生命的行星,当两个行星中的任意一个发展到二级文明之后,就可能对比邻恒星星系进行探索,从而两个文明相遇。

    第二种情况则是一颗恒星的星系范围内有两颗临近的行星同时诞生生命。

    这两种情况,占据文明相遇文明交流的98%比例。

    前者一般相遇在二级文明中后期,而后者往往在一级文明阶段,连可控核聚变都未点燃的时候凭借着低级太阳能的形式就完成了文明的交流。

    后者倒还好说,我们知道,稳定的恒星系内部适宜碳基生命诞生的环境一般只有两三颗恒星,这种严苛的生命条件取决于行星距离恒星的距离。这样两颗符合条件的行星,一般都相距比较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