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十四 回 大灾年张醇求生存 相思泪苦命成鸳鸯-第4/4页



    送走许慎,黄叔度回到书院,闲杂之事翻篇,书院正式开课,一切按部就班。书院之中朗朗的读书声,让黄叔度丢去烦忧,倍感欣慰。

    十方书院声名远播,四方学子来此拜师入学。不仅奴仆家和贫民子弟可以进来读书,而那官宦及贵族,地主士绅,乡村土豪的子弟也来到了十方书院就读。

    红杉书院就读乃官宦乡绅豪强子弟。十方书院就读乃乡间草民耕夫,城镇街坊贩足,贫民的娃儿,甚至有些孤儿也被收在其中。说来两家也没有本质的冲突,生源不同,也不应该有利益上的冲突,私学本是公益,一个是贵族书院,收费,一个是穷人私塾,免费,有钱人的贪婪就在于此,自己挥金如土,却看不得别人有口饭吃,至于戴良与黄叔度斗与不斗,中间有个周家,这让戴良有所不快。

    话说盛阴就手拿黄叔度开据的方子,找到城北关的一个药铺,药铺门脸不大,里面打坐一位和尚,盛阴就门前站立,双手合十,口念佛号:“阿弥陀佛,打扰师父了。”

    老和尚骨瘦如柴,却脸膛红韵,两耳低垂,正闭目养神,打坐和尚睁眼,盛阴就递上药方。和尚看吧,邀盛阴就旁边蒲团落座。待盛阴就坐定,和尚说道:“此药方乃黄家秘传,又是本座故人所开,方中药皆可齐备,只缺一副药引子。”

    盛阴就胸脯一挺,说道:“高僧快讲,只要能治病,天山雪莲我也能寻到。”

    和尚说道:“施主稍安勿躁,且静下心来,听我给讲一个故事。”

    和尚合目低垂,说道:“且说那年,豫州大旱,中原灾荒,地方乡绅土豪,囤积粮食,饥民饿死,遍野尸首,河南伊周畅,急令官吏,为灾民收尸掩埋。并立赈灾府,专职赈灾。并督查囤积居奇者,杀无赦。时过数年,今日,天中灾情又起,原慎阳城县令刘陶在京闲置三年,今年过五十,俸当今皇帝钦命又来慎阳城任县令。”

    盛阴就慌忙问道:“那袁阆因何丢官啊?”

    老和尚说道:“政绩不佳,赈灾不力,也许吧?老衲要你寻得药引‘六加一’。此‘六加一’乃慎阳城大户家细粮,磨面过箩,煎熬成汤,此汤既是这副药的药引子,一碗药汤,一碗药引汤,两碗汤下肚,你儿即刻能好。”

    盛阴就世代行医,也知药引子的分量,便急忙问道:“慎阳城哪六家?”

    和尚说道:“戴家,周家,艾家,郅家,封家,还有你盛家,加一个官家。正好六加一,药引子也就齐了。”

    盛阴就又问,那还有一个莲花城的梁家呢?’

    和尚听言,满脸愁苦,摇头不答,只顾给他捡起药来。

    盛阴就接过药包,辞别老和尚,便离开药铺,走在北街上。路上盘算,却被一人挡路,一抬头,当道之人乃跟班捞托。盛阴就看一眼捞托,探口气,也不说话,就磨身往回走。捞托也不说话,就紧跟其后。走了一段,盛阴就回头说道:“跟着老爷干嘛?还不赶快去为少爷寻药引子去?。”

    捞托停下不敢走,呆呆地看着老爷。最后盛阴就又叹一声气,说道:“跟着老爷走吧,别再走丢了。”

    捞托紧走两步,站在盛阴就前面挡住道,盛阴就磨身一旁走,他又挡住,盛阴就说道:“你个捞托?挡住老爷路道干嘛?有事就说。”

    捞托说道:“老爷心思小人一猜便知。”

    盛阴就生气说道:“你知道个狗屁,你是老爷肚子里的蛔虫啊?有屁就放,别憋出痔疮。”

    捞托说道:“老爷捡药,小的就在门外,老和尚说的药引子小的能寻得!”

    盛阴就看了一眼面前捞托,推了他一把,也不说话,往前行去,捞托随后跟上。...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