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二十三 回 八孝廉小南海吊唁 红鲤鱼大洪水超生



    人生无常皆是苦

    千里寻父无归路

    恰逢今日有良机

    何不借故谋得私

    话说周英台与黄叔度二人闹起别扭,就如小两口生气,没有隔夜仇。何况同睡一榻的兄弟呢。

    盛典结束,各自散去。荀淑因有要事,未与黄宪辞别。陈寔作为班固仆从也跟随班固回汝南郡府去了,也未与黄宪抹面,更无时间回家看望自己的阿翁阿母。

    ‘红杉书院’归于往日的平静,八孝廉得到官府封赏,依然留在‘红杉书院’一边读书,一边静候朝廷里传来佳音,以应崴举。只有周子居已在郡府公差。朝廷用人,举荐官荀淑在孝廉中遴选,说来,红衫书院学子身为孝廉皆有做官的可能。

    可想而知,除黄叔度外哪一位能安下心来读书的,每日相盼,未到行日,突然传来一个坏消息,汝南郡太守班固突发急病身亡。其中原因何人能知?

    ‘红杉书院’孝廉,只有黄叔度乃唯一尊号。叔度乃荀淑举荐,和帝御批。世人皆呼其叔度君。孝廉乃太守班固门生,班固病逝的消息传到‘红杉书院’,黄叔度受戴季委托引领孝廉逐驻行丧。

    话说阴妃之子刘建邙山下偶遇一和尚,便跟随和尚,离开邙山,入了佛门。数年已过,庙宇礼佛无数,此子江湖阅历并不深厚,后来和尚圆寂,刘建成了游走的和尚。尊号法海。

    刘建以法海尊号游走九州,难做住庙的和尚,起先去了河北,本意寻找他的阿翁,故而寻到乐成故地。又听说他阿翁过黄河去往天中,也随之来到天中,四处访查,却无半点音信。后来打听到那天中说书人‘瞎子刘’乃乐成山人,此山人便是乐成靖王。于是,便在汝南郡府南门外的小南海,做了寺庙的主持。后来,又去了南阳。

    南阳平原一分为二,南为荆楚,北为中原。这日,法海在荆楚地界东襄城北冥寺咏经,听传汝南郡太守班固过世,便急忙离开北冥寺庙,前往小南海寺庙为太守咏经。

    名义如此,其实法海和尚内心却另想一人。看来这个大和尚,也许并未六根清净。法海和尚离开南阳,走了两天进了房县,也就进了天中,眼看离汝南郡府越来越近,内心一阵阵欢喜。

    法海渡过汝河,便见远处有一十里长亭,亭子里歇息着一帮人,法海也不惊奇,这大热的天,亭中乘凉,也是常态。

    亭中歇息人等,乃红衫书院孝廉等。皆有黄叔度引领去太守府吊唁。诸位结伴行至汝河,周子居便在河岸迎候,引领诸位到十里长亭歇息。

    此处流传有一倬姬的故事。孝廉们叽叽喳喳,说个没完,还有诸多的演义。黄叔度到不觉奇特,小龙山上倬姬的故事。乃一民间神话,映射世景,怎能当真。

    诸位争论不休,此时,旁边默默无闻的艾伯坚突然说话了。他悄悄走到黄叔度身边,说道:“听人传言,太守班固因在慎阳城遴选孝廉,一地选了八个,破了七星北斗阵法,破了汝南郡府的风水,自然天上诏他,又念他博古通今,阎王爷拿他复命。”

    黄叔度说道:‘风水之言,信则有,不信则无。无法解释,便归于天意。天意不可违,皆是道理吧。”

    周子居听到此等传言却感到不爽,于是说道:‘即使玉帝要他寿命,也不一定是坏事,如果钦定他位列仙班,最终成就自己,也未可知呢?”

    黄叔度说道:“不要与乡野俗语及别有用心者理论,都是些风传的乡间野语,我们有正事要办,快快走吧。”

    孝廉们又北行了十里,过慎上水,又行十里,见一处凉亭,诸位就坐下来歇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