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五 回 土地庙陈珠施德善 中慎坡黄道救毛驴



    破碗丐棍各在腰

    婴孩娘子苦煎熬

    天不作美人善德

    横空地面一条河

    话说白马寺礼佛盛典,章帝刘炟下旨,太常张道陵天中巡查龙尾珠事宜,丞相邓禹忐忑不安,飞鸽传书与戴遵,戴遵携功曹袁薄在地宫与卫尉邓仆紧急商议对策。

    当年戴遵返乡归隐,受丞相邓禹授意经营十方院地宫,同时派次子邓仆带兵驻守黄宫。戴遵深知十方院地宫对戴姓一族意味着什么。

    戴遵痴迷十方院园林景色,感叹黄姓家族当年的鼎盛。戴遵便走进十方院拜访了这家主人黄道,主人黄道年方二十,尚未婚配,如今母子过活相依为命。此一来二往二人相熟,这一老一少时常沿慎水南行,中慎坡闲叙,说些乱杂,不关痛痒日常之琐事。日久,也就有了情分。戴遵有一女儿名唤戴珠,戴遵做主将女儿许配黄道为妻。二人虽忘年之交,已成翁婿。如今虽戴珠故去,这父子情分不减。

    天降七彩祥云,戴家增添一口,自然大喜,黄道得知,携妻子陈珠到戴府贺喜,陈珠已身怀六甲,走路不便,黄道亲扶娘子骑上毛驴。进城去往戴府,戴遵亲自到府门外相迎。老夫人得见陈珠犹如见到了亲生女儿,泪雨涟涟,喜极而泣,忙接陈珠到内室叙话。戴遵把黄道留下小酌两杯,戴遵言道:“戴家添丁,本应天下皆知,我儿有何良言啊!”

    黄道言道:“阿翁有意讨儿一言,儿实言相告。灾荒之年。饥民遍野,戴家祖辈乐善好施,何不拿喜事操办用于施粥,虽不能救济天下,却能给戴家的这场大喜添个好的彩头,戴家作为,岂不是一大功德,德及后辈儿孙,岂不乐乎。”戴遵听言,点头称赞,便传话下去,戴府在四座城门口开设粥棚,施粥三天,来者有份.。

    慎阳城北门相依戴府园林,园林外有一座官驿站,驿站虽有朝廷赈灾官员,皆是无能之辈。城河以外建造有埂坝.埂坝有三尺高,因为上慎坡的地势高,以防城外的水倒流到城里。城门外的地势高过城内。戴府施粥棚便设在城门以外。城河吊桥放下,四门大开,埂坝之上倒也有官府衙役巡视监守。戴府施粥之事风传,灾民蜂拥而至,推推嚷嚷,一时乱了阵脚,跌倒哭喊者不在少数。

    八仙巡游不为天下苍生,只为那七彩云端的七位童子。八仙云头之上,看到那七彩祥云一路南行降落在慎阳城中,八仙使动云头飞越汝河,立于汝河以南,安城以北的小龙山上降下云头。吕洞宾长叹一声,引众仙的目光往慎阳城城门外看去,灾民如旱时的蝗虫,贴在慎阳城城墙根下,地上横七竖八躺满了灾民。

    吕洞宾说道:“七彩祥云降于戴府,童儿本是上界星官,因生贪腐之意,被罚下界,如今将成正果。戴府施粥,惠及民生。说起这牛医黄道,应是上界列班的主。凡世虽有留恋,命不由人。黄道前世今生应在阎王爷的生死薄上,也未可知,只知他生性善良,帮穷济困。倒也是下界本分之人。”

    铁拐李手指粥棚里的戴遵与黄道,问道:“你们听,他们二人正说些什么?”

    吕洞宾说道:“切听他们说去。”众仙静听。

    “人吐口水掉地上,要砸一个坑的,说过去的话,可不是吹过去的风,戴府今日即把粥棚设在城外,哪有半途而废的道理。我儿与父施粥吧!”戴遵言。

    戴遵亲自下手施粥了。黄道虽是牛医,可这眼下的灾民,那个都比耕牛金贵啊。牛还要吃草,何况人呢。人在艰难时一定要活着,不能倒下,人要倒下,一切都没了。还是救人要紧。黄道辞别岳父,便奔到城墙根给生病的灾民医治病症去了。戴府老爷亲自施粥,一时灾民有了好秩序,很快粥已施舍完毕,城门口没有了先前的拥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