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汉明帝梦佛主金身 白马寺译佛陀真经
庙堂之上言真经
晨夕风露叹乡野
感念灵魂红肚兜
牡丹花开探究竟
话说东汉永平七年【公元64年】京都洛阳,汉明帝刘庄夜宿南宫,梦一个身高六丈,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宫殿之上飞绕。次日辰时,刘庄将此梦告诉给身边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说道:“西方有神,称为佛,就像圣上梦到的那样。”
刘庄听罢大喜,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
第二年,蔡,秦等人告别京城洛阳,踏上‘西天取经’的万里征程。在大月氏国,遇到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明帝所说的金身放光的白毡佛主像。蔡,秦二人恳求二位高僧东行弘法布道。
又过一年,二位高僧应邀跟随蔡,秦二位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主像同返京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刘庄对二位西方高僧极为礼重,御驾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二位西土高僧在官署‘鸿胪寺’暂住。
又过一年,汉明帝刘庄颁布谕诏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故把此寺院取名为‘白马寺’。二位西土高僧入住。翻译佛经文本。
汉明帝刘庄驾崩,章帝继位,颁布诏书,外戚不得封侯参政,三公以上品官家眷秀女不得入宫为妃。丞相邓禹乃三朝元老,心生怨气。
章帝刘炟整顿吏治,减免赋税,百姓安居乐业,人口剧增。朝廷上下礼佛增辉。‘白马寺’开寺礼佛盛典,章帝诚邀云台二十八将中健在的邓禹,吴汉,贾复,耿龛,冯异和一位自称自己信道不信佛的太常张道陵伴驾同行。
白马寺位于京都洛阳城东12里处,整个寺庙坐北朝南,为一长形院落,内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殿,毗卢阁等,均列位于南北向的中轴线上,标准的‘悉依天竺旧式’五重大殿,四个大院之中,各处分布有台,有井。邓禹五位元老近身伴驾,有摄,竺二位高僧一路引导,观大雄宝殿悬山二建,殿顶与二殿有别,此大雄宝殿为悬山式,其他皆为庑殿式,歇山式,硬山式。二位高僧一路给圣上及五位元老介绍。又见一殿,竺兰法说道:“贫僧引领圣上及各位重臣到祖堂一观。”圣上点头,摄摩腾前面引路,竺兰法进祖堂又说道,“启禀圣上,祖堂原叫六祖殿,在大佛殿西侧南部,硬山式建筑,西阔七间,建于石砌台基之上。殿内供奉禅宗六祖木雕像。”
章帝引领五位元老祭拜了禅宗六祖,章帝说道:“今祭拜六祖,此乃我朝未来上下礼佛的‘祖庭’和‘释源’的圣地。饮水思源,以善理政,普惠众生。”刘炟说罢,双目紧盯丞相邓禹。
邓禹紧忙看向身旁五人,五人紧忙低头躲开。
此等元老功高盖主,借圣上宽仁,暗度陈仓,行不义不忠之事。章帝既出此言,必有察觉,此时,刘炟目光落在那位不信佛,只信道的张道陵身上。这张道陵一言不发,昂首挺胸,二目观天。
话说张道陵官拜江州令,身兼太常一职,却不理政务,其志慕清虚,山中炼丹修道,圣上却容其游离。原有巴蜀人信奉原始巫教,大规模的淫祀而害民。而这些祀奉鬼妖的法教巫师聚众敛财,无恶不作。张道陵携王长,赵生二位内家弟子,和自炼的九鼎丹以及九鼎丹经离开洛阳城,来到北邙山修行,一面山中修炼,一面游走天下传道。不久那些祸害百姓的巫妖之教皆宜消失。川渝一带流传的张天师以太上老君剑印符箓大破鬼兵的故事传开了。
张道陵身兼太常,上奏朝廷要立国教。然章帝也不说可行,也不说不行。眼下请了两个西土和尚,装神弄鬼,劳民伤财皆出一理。章帝刘炟对张道陵放任去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