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六十 一 回 回娘家孝父念阿姐,姐妹情郑府抢香包



黄叔度享受膝下之乐。大人说话,小儿只顾玩耍,一条书案上摆满了简书,黄叔度嫌乱,抱起小儿递给娘子抱着。黄叔度说道:问了郎中,说了娘的情况,郎中开了方子,给娘捡了几包药,郎中让娘先吃吃看,如果眼不蒙了,药就不熬了。郎中说,过一阵,亲自来诊疗的。

 黄夫人会心一笑,正要抱起小儿去贤乡阁,老太太一会儿不见孙儿,就要着急的。

 黄叔度说道:娘子,有一事你可知道?

 黄夫人紧忙站住,说道:啥事?说罢。

 黄叔度说道:京城里,大司农姐夫已故,八姐英格姐姐已改嫁到大长秋郑众。

 黄夫人回转,放下怀里的小儿,叹息一声,说道:可怜咱那命苦的姐姐了。

 黄叔度低身逗了小儿,说道:当年的大长秋郑众,如今被贬返乡了,奇怪的是却来安城定居,如今已到安城数日,起先的同僚宾朋无一来访,官场如此现实。

 黄夫人一点也不觉得意外,便直言说道:宦官阉人而已,朝中为非作歹,左右伴君,却危害江山社稷,没有落得个人头落地也就算他烧高香了。哎,可怜了我那姐姐,往日与那大司农姐夫恩爱有加,姐夫戍边殉国,大司农却客死边关,姐姐却落入宦官郑众罪恶之手啊。

 黄叔度见娘子伤心,心里一阵酸楚,忙改话题言道:夫君有一事不明,那宦官郑众,被贬返乡,也是丧家之犬,八姐英格姐姐为何答应他来安城安居呢?

 黄夫人语气和缓了些,说道:宦官阉人无后无亲,孤儿阉割进宫。姐姐柔弱心善,又别的去处!不过,这宦官郑众何许人也?既然来到安城,想他定有旁事吧?此人难以猜测!

 黄叔度言道:娘子如此心细,有些事情想得越简单越好。说来也是别人家的文章,想当年宦官郑众剿灭窦宪,今日只是被贬,圣上留其一命,必有说头。

 此时的小儿依偎在阿翁膝下睡着了。黄夫人把小儿抱在怀中,小儿窝在阿母怀中,坐到一块石板上,轻拍着孩子,小声说道:仕途前程皆为利,官运亨通也罢,久无功名也罢,官场之事,内中滋味也只有为官者门清,说来也不足为奇。夫君,咱去看看姐姐吧,好久没有走娘家了,你的老岳丈还是想你的。

 黄叔度不好意思起来,笑道:这次啊,我就不回来了,陪老岳丈把盏咏史如何?

 黄夫人抿嘴嬉笑,说道:说来也是大司农害了姐姐,那个一根筋,一个文官,却去戍边。

 黄叔度脱下衣服,盖着小儿,说道:我也亏欠姐姐许多,当年进京,多亏姐姐和那大司农的帮衬了。黄叔度思虑了一下,突然又说道,哎,娘子,阿翁又挂印了。

 黄夫人惊愕,说道:又咋了?看着黄叔度不言,又说挂印就挂印吧!既然姐姐回来,阿翁应当安排好的。阿翁总归年事已高了。明日把两个孩子带上,阿翁忒喜欢的,要说这娘家,还有些忘却了呢。黄夫人说着,眼圈有些湿润。黄叔度起身接过孩子,抱在怀中,夫妻回到了十方院中。

 次日,黄叔度携手妻儿去了安城。黄夫人一见娘家的宅院,心里一酸,倒有诸多滋味涌出。父女相见内心万分激动,在加上外孙,外孙女也很乖,黄夫人忙拉俩孩子叫外公,两个孩子跪地磕头,童声喊着外公,像蝴蝶一样扑到外祖父怀里,老爷子畅怀拦着,一个孩子贴着一边的脸,老爷子一时高兴得忍不住老泪落下来了。黄夫人又拉夫君给阿翁磕头行礼。见眼下这一家子,周畅泪眼婆娑,心里一酸,便蹲下身子,连女婿带孩子一起紧紧抱住。这温馨的一幕,一时静止。

 过了一阵,黄夫人拉阿翁起来,抹一把泪,笑呵呵地说道:阿翁如此开心,这下可好了,女儿和夫君就可以孝敬您老了。

 老爷子高兴地拉女婿起来,说道:大老远来了,进屋说话吧。

 黄叔度轻推两个孩子,孩子乖巧,一双儿女却欢天喜地抱着姥爷的腿在转圈圈,老爷子那个欢喜。孩子不缠人,闹腾一阵,就去庭院撒欢玩耍去了。

 黄夫人冲阿翁说道:和你女婿合计了,这次来接你老人家的,阿翁劳累一辈子也该安享晚年了,十方书院最适合阿翁安居了。

 黄叔度点头,说道:十方书院里有许多孩子,阿翁空闲的时候连带教授一下外孙,外孙女。阿翁在身边,呢女儿也放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