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青铜簋里面有心脏



很快,就到了尽头,是一堵厚重的夯土墙。

 这种墙现在不多见了,不过在那个年代,农村随处可见,有一米多厚,用石锤夯制而成。

 我见过农村放墙,几个人把根部挖开,用水泡上三天,还要四五个人用井绳一起拉才能放倒。

 就凭我们两个,没有个四五天,要想过去是根本不可能的。

 不过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土墙上有个洞,呈四方形,有一米多高。

 白若雪说:“这是南派的手法。”

 “你怎么知道?”

 “前些年白帮跟他们有过合作,我亲眼见过他们打盗洞,错不了的。”

 半蹲着身子穿过土墙,就来到了一处宽阔的空间,光线很暗,犹如管中窥豹,不见全貌,但即使这样,眼前的景象还是让人惊讶万分。

 目及范围之内,居然出现了有很多木柱子,有碗口粗细,很规则的排列开来,由于年代太过久远,已经腐朽不堪,用手轻轻一掰,“哗哗”掉渣。

 白若雪一脸茫然的说:“奇怪,这些柱子到底是干什么用的?”

 我蹲下去查看了一下,发现地上有一层草木灰,但颜色稍浅,好像是柴草腐化形成的。

 “你说会不会原来这里有很多房子?”

 白若雪摇摇头:“怎么可能?住在山洞里还盖房子,真是吃饱了撑得。”

 说着,她用步子丈量了一下距离,两根木柱之间相隔也就两米。

 “你看看,哪有这么小的房子,还没我的狗窝大呢。”

 说到养狗,我一直有句话相对白若雪说,苦于没有机会,如今正好说给她听。

 “白小姐,有句话不知当讲不当讲?”

 白若雪何等冰雪聪明,我一打预防针,她立刻知道没有好事。

 “还是别说了,我不想听。”

 “你不想听,我也要说,俗话说男不养猫,女不养狗,你……”

 “杜光庭,我看你是想死了。”

 白若雪弯腰捡了一节木头,扔了过来,竟然是一节骨头。

 “这里有很多白骨。”

 一个圆形的土坑里面,密密麻麻全都是白骨,排列的很整齐,都快与泥土混为一体,变成化石了。

 奇怪的是经过检查,这些白骨全都是人的左臂,一条一条,就跟年根赶大集的时候卖的冻带鱼一样。

 我咽了口吐沫,喃喃道:“这么多,这得死多少人啊?”

 白若雪摇摇头:“别替古人担忧了,看看有没有什么价值连城的东西。”

 突然,我一只脚踩空,掉进了土坑里面,卡了一下蛋,疼的我冷汗直冒,差点就废了。

 土坑有将近两米深,我一米八的身高,在里面踮起脚尖才能勉强平视。

 “快拉我一把。”

 我伸出手,白若雪把我拉了上去。

 这个土坑不大,一平米见方,与土墙上洞口一样,也是出自南派之手,上面做了覆盖,不注意根本发现不了。

 在土坑里面查找了一翻,果然发现了盗墓工具,最令人惊讶的是南派竟然已经用上了电动旋风铲,试着几下,电钮已经锈死不动了。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千秋功业一盏茶,万丈红尘一壶酒。

 北方喝酒吹牛逼,天老大我老二,南方则很务实,就连南派支锅技术都已经远远领先北派了。

 言归正传,我相信白若雪不会看错,但这里怎么会有盗洞。

 白若雪跳了进去,仔细查看了一下,当下就喊了出来。

 “这里有很多青铜器!”

 闻言,我再次跳了进去,空间很小,两个人进去几乎身体挨着身体。

 “离我远点。”

 “都是为了工作,将就一下吧。”

 定睛一看,果然如她所说,洞壁上青铜簋一个挨着一个,跟壁画一样。

 白若雪兴奋了,一转身,差点就跟我嘴对嘴亲上了。

 我们同时身体后仰,这才避免了一次意外事故。

 她说:“我们很可能发现了一个窖藏。”

 所谓窖藏,可不是茅台五粮液。

 商周时期手工业极为发达,冶铜技术也达到登峰造极,人们把生产出来的东西物件放进地窖里面,称为窖藏。

 1976年,考古学家在陕西扶风,岐山一带就曾发现了大量窖藏,出土了大量精美绝伦的青铜器,有的甚至成为国之重器。

 我疑惑道:“不对,你看,青铜簋的埋藏深度只有一米,可是盗洞将近两米深,这是为什么呢?”

 白若雪这时候已经不愿意动脑子了,随口说道:“管他呢,准备出菜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