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回:徐蚌会战国军败北,金陵文物下关迁台-第2/3页
此时的马衡,鉴于宦海沉浮,易培基的前车之鉴,加之国共两党的人心向背,再有身在***阵营儿子马彦祥的秘密工作,已暗下决心,留北平故宫以待解放。对于上峰的电令,不得不虚与蛇委,你有万般妙计,我有一定之规。心内是盘算好了丢卒保车的应对之策。
1、就故宫博物院总院与南京分院而言,南京分院的南迁文物,相对处于失控状态,这样力保北京故宫文物不再散失,尽量争取南京分院之文物少损失,以缓解压力。所以回函张庭济,按行政院的意见办理;
2、就故宫博物院总院内部而言,北平古物陈列所的文物正在整理、合并过程中,当力保故宫博物院本院的文物不受损失,尽量争取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少受损失,如果实在拖不过去,以古物陈列所正待归并的文物空运南京,以缓解压力。
张庭济是从马衡身边到南京分院任职的,自然理解马衡的苦衷。当初文物南迁、西迁是为了躲避外敌日寇,而今国宝不得已要再次迁台,张庭济内心是抗拒的,外在表现自然是消极的。张庭济在11月下旬得知其母病危,便回浙江平湖侍奉老母,借故离开南京这是非之地。
1948年12月5日,在张庭济探亲返乡、临时缺席的情况下,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召开了由古物馆馆长徐鸿宝代为主持,欧阳道达、庄尚严、那志良、吴荣华、黄坚等人出席的,由张德恒记录的临时紧急院务会议。商议落实故宫理事会紧急会议决定的文物分三批迁台的决定,并遵照马衡的指示第一批精选文物二百箱,由原西迁时驻贵阳安顺场人员押运。徐鸿宝在主持完此次会议后,便不辞而别挂冠而去到了上海。
12月16号,行政院长孙科签发命令,对第一批运台文物指示南京台湾两地海关,免于查验放行。
由于张庭济、徐鸿宝两位处长级别的上级不在南京分院,这样庄尚严、那志良、欧阳道达三位科长群龙无首,南京分院的日常工作呈现一门三公。况且庄尚严奉命为迁台第一批押运员,那志良被杭立武点将奉命为迁台第二批押运员。为此这一段南京分院诸同仁向总院请示不断,马衡指示,张处长不在期间,南京分院事项交由欧阳道达(邦华)负责协调。
12月21日,第一批迁台文物分别由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和中央博物院临时租用的社会汽车转运,故宫的文物起运地是朝天门库房,中博院文物的起运地是在中山门内的辽殿新址,文物业已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挑选。两院工作人员亲自押车到了长江岸边的下关码头,此时海军司令桂永清派出的中鼎号军用运输船,刚刚靠上码头,于是押运人员开始装船过数,并随行上舰。
第一批迁台文物包括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文物320箱(大部分为英国艺术展文物)、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文物212箱,中央图书馆的宋元古籍60箱等大批珍贵文物。另外外交部有60箱重要的外交档案和国际条约文本也随“中鼎号”迁台,内有著名的《南京条约》。毛公鼎作为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新征集文物亦在其中。
第一批迁台文物总押运官为李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派出的押运人员为庄尚严、申若侠、黄坚、刘奉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为谭旦冏、麦志诚,中鼎号的第一批文物迁台较为顺利,12月26日抵达台湾基隆港。
1948年12月30日,中央博物院代表李霖灿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代表那志良与南京大华汽车行签署运输协议,约定由大华汽车行负责文物起运地(朝天宫库房、中华门库房)到下关码头的装卸、运输事宜。
租车协议有以下两点:
1、大华汽车行每辆车配有装卸工2人,负责码头卸货;
2、付款方式:合同签后即付首款3万元金圆券,尾款在最后一辆车到码头卸完货当场清算结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