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回:陈列所终成陈迹,西迁宝还璧国都-第2/3页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院址和库房在朝天宫,此时,朝天宫文物仓库的现状是,1937年底未及运出的留守文物,一部分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的,一部分是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1947年底从重庆运回的西迁文物,故宫博物院的重新入库。因中央博物院的文物因为新馆在建,中央博物院的东归文物也全部寄藏在朝天宫仓库。

    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既然成立,当初之南迁文物亦难再北还。当初周肇祥等人的担心,不幸而言中正成为事实。期间,马衡曾建议将故宫博物院的南迁文物回运北平本院,未果。

    此后,1947年5月故宫博物院又重新恢复了专门委员会,公布了《国立北平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暂行章程》(八条),决定设立九个专门审定委员会,即:

    书画审定委员会,陶瓷审定委员会,铜器审定委员会,美术品审定委员会,图书审定委员会,史料审查委员会,戏曲乐器审查委员会,宗教经像法器审查委员会,建筑物保存设计委员会。

    院长聘请专门委员及通信委员47人,除故宫三馆一处的掌门及为自然委员外,社会外聘的均为名冠当时的收藏大家或文博大家:

    如书画类委员:张伯驹、张珩(葱玉),张爰(大千),吴湖帆、蒋毂孙、朱家溍、邓以蛰、徐悲鸿。

    瓷器:胡惠春、吴荣培。

    铜器:于省吾、唐兰。

    建筑:朱启钤、梁思成、俞同奎。

    史料:陈垣、陈寅恪、胡适、启功、赵万里。

    此时,故宫博物院文献馆馆长沈兼士天不假年,英年早逝,张允亮在古物陈列所合并故宫博物院后,改任图书馆馆长,古物馆馆长为徐森玉,总务处处长张庭济。

    1947年9月份,马衡自南京返北平故宫博物院,主持本院工作,时年66岁。马衡到北平后通过广播电台发表《抗战期间故宫文物之保管》专题演讲,随后公布派遣总务处长张庭济去南京主持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的事项,主要工作还是清点整理朝天宫的文物。

    但张庭济尚忙于在北平与张允亮交接古物陈列所,一直未能赴任,直到次年1948年11月初始到南京分院报到,实际负责南京分院的工作。按照当初设立分院的议事规则,凡大事需请示总院院长。

    1946年底,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分在李庄镇与乐山的两处人员和文物安全抵达南京。1948年4月,中央博物院第一期工程及附属工程竣工,并通过验收。1948年5月30日至6月8日,中央博物院筹备处与故宫博物院南京分院在中央博物院筹备处在新落成的博物院陈列室举办联合展览,两院共精选出唐至清代书画大家的立轴册页102件,宋至清代历朝名瓷80件,毛公鼎、散氏盘、后母戊大方鼎及历代帝后像均一展尊容,6月9日新任行宪总统蒋介石在于右任、蒋经国等政界要人的陪同下莅临参观,马衡、曾昭燏全程陪同讲解,面对中华瑰宝不知当时军情紧急的蒋氏心中是何种心情,或许此时,埋下了国宝迁台的契机。

    中央博物院曾原订于1948年7月1日正式挂牌成立,但因当时各项工作仍处复员之中,又遇到经费缺乏等困难,加之此时国民党政府正处于内战的关键时期,无暇顾及文化事业,这一计划遂告落空。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博物院筹备处虽然名义上接收了中央研究院北平历史博物馆,但北平历史博物院的藏品也同北平故宫博物院的院藏文物一样,绝大部分滞留在北平故宫的午门朝房中,由留守人员看护,这一部分构成了1949年后北京历史博物馆,即后来中国历史博物馆的馆藏源流。

    对于执政的国民党政府,绝没有料到形势扭转的如此之快,1948年的年中,国共双方已开始大逆转,***方面转守反攻,国民党统治下的平津、京沪局势严峻,岌岌可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