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 周无畏武谏流产 ,清宫藏夤夜潜行-第2/2页
所以钱桐此刻的心情与他的前任周肇祥一样,不希望文物南迁,尤其是古物陈列所的文物南迁,因为文物所的古物南迁,到南京后按《完整故宫保管计划》,要由另设的中央博物馆收藏,已注定是有去无回。
钱桐心有不甘,仍要做最后一次努力,他曾单独以古物陈列所名义致电南京政府内政部,呈报《国难期内应付非常事变计划》,该项计划包括防内乱和防外寇两项内容,前者主要是针对兵变或盗匪的劫掠,其办法是闭馆和加强警卫。后者注重文物的保存地点和保存方式,建议在宫中挖建坚固地窖,及将珍贵文物送往东交民巷使馆区租借银行的金库保管等。
然而上命难违,行政院、内政部已下令古物陈列所文物随故宫博物院文物一同南迁,易培基更是派来吴瀛、吴玉章来外朝监工,要求古物陈列所在武英殿和宝蕴楼中“择最精华物品先行迁移”。要加快挑选、装箱的进度。
在此情况下,钱桐只得号召陈列所的家属也来帮忙装箱,每天给予一定报酬。而面临陈列所的处境,陈列所的同仁也心知肚明。来帮忙的家属小孩不明就里,见东西就装,这时候陈列所的老师傅就发话了:“爷们,留下好的,以后还靠他吃饭呢”!意思是好东西都挑走了,陈列所的东西不吸引游客了,没了门票收入,陈列所上下岂不要喝西北风。
如前所述,陈列所的古物以清三代瓷器为大宗。而瓷器在当时对于专业人士来讲,明瓷及宋元古瓷,鉴定真赝的难度也是极大的。为此,陈列所装箱的以青铜器,明代及宋元高古瓷之官窑、龙泉窑、钧窑为主,先后共计5414箱。在文物等级上清代御窑中的精品留下不少,但在数量上原盛京皇宫、避暑山庄运来的古物,过一大半被装箱纳入南迁序列。
1933年2月,故宫博物院再次接到代理行政院长宋子文密令,要求“选择精品,分别装箱,编号造册,加封标志。荏苒数月,并连同前古物陈列所等家,选择一万九千余箱,分五批装火车,经平汉、陇海、津浦、京沪等路,运到上海,租妥楼房,入库保存”。
而此时周肇祥领衔的“北平民众保护古物协会”已联合北平工联会,到处集众演讲,散布传单,鼓动群众反对故宫文物南迁,周肇祥公开表示要以适当的武力来阻止故宫文物南迁,大有“我以我血荐轩辕”之势。
形势严峻,易培基不得不致电在南京的李宗侗,讲述故宫文物南迁所遇到的困难,嘱咐其尽快租好上海的库房,并给行政院院长宋子文密电,说及周肇祥阻止文物南迁之事,“请宋院长严令拿办”。接到密电后,宋子文电告北平市市长周大文,要求全力配合故宫文物南迁事宜,并指示缉拿控制周肇祥。周大文于是派警察将周肇祥以妨碍治安名义秘密逮捕,直到故宫文物第一批专列平安出京10天后,才将周肇祥释放。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