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回:宣统内廷行大婚,溥仪亲政除旧弊-第2/3页



    在布置喜气洋洋的坤宁宫,溥仪见到红衣红袄满族装扮的新娘,婉容。掀开红盖头,溥仪见婉容本人比照片更为动人,低眉垂目,面颊绯红。此刻在溥仪内心无法略去的只有八个字“存亲政心,行丈夫事”。然而也许是坤宁宫喜房空间太过狭小,抑或是红色太过密集之故,溥仪只觉着眼前犯晕,寡人有疾,寡人晕红。只有转身到了前殿,交泰殿。皇帝大婚,天地交泰。溥仪呆坐了一会,转向养心殿去了。

    2日,宣统帝后在景山寿皇殿向爱新觉罗的列祖列宗行礼。

    3日,紫禁城神武门额扎有彩棚、树立喜幛,前来庆贺、送礼的社会各界人士络绎不绝。新婚皇帝皇后升入乾清宫宝座,接受王公大臣,民国要员以及观礼的14国驻京公使团的祝贺。

    前总统、徐太傅世昌送来静远堂瓷28件,龙凤地毯,现洋2万。现任总统黎元洪送礼珐琅彩瓷器4件。绸缎二种,锦帐一件,喜联一副,其联文云:“汉瓦当文,延年益寿,周铜盘铭,富贵吉祥”。遗老旧臣,北洋官员,各有贺仪。

    让溥仪感动的是,一位落魄旧臣竟送来家藏书画至宝,乃康熙帝手书《千字文》。真是一片赤诚向帝心啊!

    接着宣统帝后在乾清宫设酒会招待外国使臣及夫人,会上由葡萄牙公使代表各使臣以个人身份致祝词。溥仪用英文致谢词,然后各公使向帝后行三鞠躬礼。溥仪答礼,并与各公使及夫人一一握手。

    国内来宾一律在养心殿赐宴,在漱芳斋听戏,宫中演戏三天。京剧名角梅兰芳、杨小楼,连演三天皇家堂会。

    溥仪冥冥之中心有所感,竟一时心血来潮,点了两位名伶的名剧《霸王别姬》,这一出好戏让太妃、后妃们看得泪眼朦胧。而王公大臣们不明就里私下嘀咕,这皇帝大婚应该演《游龙戏凤》讨个好彩头,这《霸王别姬》戏名太不吉利。想当年,宣统三岁登基大典时,止不住哭闹,其父醇亲王曾劝说:“快完了,快完了”!谁料想溥仪日后的命运,还真是一言成谶!

    最后,盘点下来宣统皇帝大婚,总费耗银40万银两。比起光绪大婚,已是今非昔比了。比如洪宪皇帝庆典瓷所费140万银两,更只是个零头。

    权力,只有权力,才是政治人物的春药。

    亲政,只有亲政,才能让溥仪英姿勃发。

    按照《清室优待条例》,民国内务部一年要拨付400万两的财政拨款给小朝廷,但是民国政府财政困难,国库也无余粮,故拨款总不及时,总在拖欠。加之北洋政府换帅频繁,参众两院代表众说纷纭,不时有人提出要修改或取消《清室优待条例》。对末代皇帝溥仪而言颇有点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感觉。

    这逊清内廷的排场可比那《红楼梦》的荣宁两府,用度更大。内务府的财政一方面捉襟见肘,另一方面在内务府凡是管点事、当个差的人均炙手可热,富得流油,成为京城新贵。

    北京市井流传民谣:树矮墙新画不古,此人必是内务府。

    此时英文师傅庄士敦已在宫里两年多了,庄士敦是出身苏格兰的英国绅士,为人正直,实为乾清宫内的一股清流。他经常把听到、看到的情况向小皇帝反映。

    一天庄士敦跟溥仪说:“皇上,我听说内务府变卖金银制品,如金质佛像,都是论斤两卖,根本没考虑这些宝物的艺术、工艺价值,这些人是白痴吗?肯定是吃了回扣中饱私囊了。还有内务府的大臣、太监宫女、杂役经常与宫外的古玩商勾结,通过种种途径将古玩字画偷出紫禁城,加以变卖。最近地安门大街新开设了许多古玩店,有的是太监开的,有的是内务府管事或者管事的亲戚开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