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郭葆昌督窑庆典瓷,觯斋主逍遥爱吾庐-第2/3页
郭葆昌一到景德镇,便在湖北会馆设立陶务监督公署,并拟定了公署办事简章。陶务监督公署分设陶政、陶业二科,此时御窑的老匠人尚在,找到把窑师傅鄢儒珍,挂彩高手詹氏兄弟。择吉日,珠山龙珠阁下,祭拜窑神童宾,重开御窑。
郭葆昌授意匠人们先仿烧从古物陈列所借来的康雍乾御瓷样品。康熙,色地,有花无鸟,花间有字,万寿无疆;雍正,画必有意,灵仙祝寿纹,瓜瓞绵绵纹,团蝶纹;仿乾隆的做工更为繁缛,一般均为小巧之物。郭葆昌更是以前辈督窑官唐英为榜样,亲力亲为,从选胎,到施釉挂彩,到开窑选珍。一切均循依古制,不惜工本,对不合格、不满意的瓷器,一律打碎,就地深埋。如此这般,端得烧的绝妙好瓷。
仿烧的清三代御瓷,款识、题诗的笔划、风格、只有真品与仿品一同出现,仔细比对,方可识得真赝。至此,郭葆昌这才满意,令匠人们正式烧制洪宪御瓷。
郭葆昌在景德镇督窑期间,共烧制大致三类款识的洪宪瓷器:
1、居仁堂款,为新华宫洪宪皇帝内府所用;
2、洪宪年制,陶务监督郭葆昌谨制款,为洪宪皇帝登基大典赠送官员、外交使节的庆典瓷。
3、觯斋主人、觯斋款识,觯斋为郭葆昌的私人堂款。这也是郭葆昌追慕先贤唐英的表现。唐英在任督窑官时,自用或馈赠亲友的小件文房器皿,见有笔筒、水盂等,喜以山水风景、诗文等入饰,书“陶铸”、“蜗寄居士”等斋号。
上述洪宪御瓷直接对标雍正、乾隆时期官窑,用彩之精,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胎体端正、胎质莹白似玉。需细细品鉴,方能略识其民国风致。如白地觯斋款珐琅彩梅花瓶,题写宋代林逋处士之“疏影横斜水清浅”之句,居仁堂款菊花胆瓶,则题写清代袁枚的诗句:”千红万紫尽漂流,开到寒花岁已周”,承继雍正中后期、乾隆早期珐琅彩瓷器,融诗书画印于一体的风韵。
郭葆昌在景德镇耗费了140余万两白银的巨资,一共烧制了瓷器有四万多件,备极精致。
在洪宪皇帝龙驭宾天后,郭葆昌看破世事风云,及时抽身,归隐林泉,专事收藏鉴赏之乐。
明代董其昌说:“骨董非草草可玩也。先治幽轩邃室,虽在城市,有山林之致。于风月晴和之际,扫地焚香,烹泉速客,与达人端士谈艺论道,于花月竹柏间盘桓久之。饭余晏坐,别设净几,辅以丹罽,袭以文锦,次第出其所藏,列而玩之。若与古人相接欣赏,可以舒郁结之气,可以敛放纵之习”。
对此,郭葆昌深以为然。后来郭葆昌一直居住在北京东城秦老胡同一所大宅院里,自题“爱吾庐”。宅院约有300余间房屋,有一座花园,山石翠竹,十分秀美,正院厅堂陈设,也极豪华。爱吾庐内设有觯斋印书社,郭葆昌将个人私藏的300余件瓷器印刷成一部《觯斋瓷器图谱》,对开精装,封图为金黄锦缎合缝云花制成,全书纸墨彩色均为国产原料,纸张白如霜雪薄如蝉翼,每图中的器物均为原大原色;色彩鲜艳夺目,并印有中英文的文字说明,极为华美,世人争睹。至此觯斋藏瓷,声名大噪,独步一时,达官贵人、驻外使节,均以得葆昌一瓷为幸。
郭葆昌遂在爱吾庐中开门延客,每有外籍人士,慕名购瓷,葆昌常常托称瓷器是别人所有,他只是作为鉴赏家予以推荐,有时让亲属、女婿扮物主以西装革履或长袍马褂装扮起来,正襟危坐,说某瓷某器是他家族珍藏,葆昌则对宝藏予以点评,加以赞赏,而每每又以复制品售出,郭葆昌视夷人为棒槌,与左右谈笑自若,怎一个儒雅、狂放了得!这时的郭葆昌完全回归到皇城琉璃厂古玩铺大掌柜的范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