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回:袁总统批设古物所,朱启钤督运两行宫-第2/3页



    永陵,坐落在盛京新宾城西21公里启运山脚下的苏子河畔,是大清皇帝爱新觉罗氏的祖陵,为清太祖努尔哈赤的父亲、祖父、曾祖、远祖及伯父、叔叔等皇室亲族的陵墓。而盛京城东北二十华里处的清福陵,则是清太祖努尔哈赤与孝慈高皇后叶赫纳喇氏的陵墓,俗称东陵。而“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清昭陵,位于盛京城北约十华里,是清太宗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乐济吉特氏的陵墓,俗称北陵。

    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况帝王乎!盛京既有满清祖庭,又是清帝祖先陵墓所在,故从康熙十年(1671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间,清朝历代皇帝共有11次东巡奉天祭祖谒陵,皇帝銮驾也均驻跸在盛京行宫。而盛京行宫经过乾隆、嘉庆两朝的增修,占地亦达4.6万平方米。故奉天行宫庋藏康乾盛世奇珍无数,别处不说,单举一例。单单乾隆四十二年从京城大内调运来的官窑御瓷,便有十万件之巨,至于飞龙阁的御用武备和商周青铜器、翔凤阁内的各宫殿陈设物品、以及行宫宫殿内的家具陈设等项物品,东七间楼明清陶瓷,均属盛京皇宫所藏文物的精品。

    1914年(民国三年)1月,奉天一行带队的是镶红旗蒙古护军都统、紫禁城四门提督、兼着民国中将军阶的内务府总管治格,随员有清廷内务府的福子昆、民国内务部的沈国钧,还有北京琉璃厂古董店的几位掌柜和伙计,此时东北总督赵尔巽已赴任京中清史馆,编撰《清史稿》,奉天继任都督为张锡銮,人称快马张,也是张作霖的义父。治格与张锡銮一见,两位同殿称臣的前朝臣子,如今颇有孤臣孽子的滋味,心中颇多感慨。但清廷已是昨日黄花,惟有为民国办好差事,方能维持这下半世的荣华。

    张锡銮对治格说,热河盗宝案一事,朝野震动,前一段有法国商人叫李那儿的,也曾通过法国驻奉天总领事来看过盛京宝物,要出价40万两白银购藏。幸亏袁大总统电谕及时,未能成交,否则宝物可能已流失海外矣!

    寒暄过后,张锡銮便带领治格等一干众人来到盛京皇宫。

    时有清朝内务府盛京行宫总管金梁急忙出来迎接,金梁,满族正白旗人,是位颇有书生意气的学者型遗老,金梁跟治格和张锡銮讲:“两位将军有所不知,我们这盛京大内藏有庶民不可一窥的宝物,就是外界风传的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古月轩瓷器。按大清内廷的活计档记载,康熙爷在五十五年,就有法国传教士带来西洋珐琅器,康熙爷甚喜,差宫内造办处设珐琅作,先后有铜胎、宜兴紫砂胎、瓷胎,到雍正爷的时候,征西大将军年羹尧想讨赏一件珐琅器还不可得呢,乾隆爷更是珍爱有加,曾专门令造办处配楠木匣收储。两位将军请随我一观”。

    金梁陪着小心,边走便如数家珍地介绍起来:

    “奉天皇宫的宝贝,多数是由京城大内运来的,乾隆爷的时候,人称盛世,运来的更是宫廷珍品。

    早在乾隆八年(1743)就拨送来大小金碗、金盘、金碟160余件;乾隆十二年,拨送珐琅器、殿上陈设器近百件;乾隆四十二年,拨送康雍乾三朝珐琅器40匣,金龙袍、金龙挂各10件;乾隆四十四年,更是拨送康雍乾三朝各色瓷器10万件。乾隆五十二年,拨送御制书画、历代名家书画数百件”。

    治格等人于是从崇政殿开始依次查访了清宁宫、关睢宫、衍庆宫、永福宫、麟趾宫五个宫殿,看了各殿存储的珍宝,最后众人拾阶而上,登上了凤凰楼。抬头一看,乾隆帝御题“紫气东来”匾额高悬楼上,辽东乃龙兴之地,乾隆帝将盛世珍宝归储于此,自有敬天祭祖之意。谁料想,入关后经过十帝,如今王气黯然收。珍宝还是要运回北京,供全体国民参观瞻仰。

    治格说:“难怪我听说赵尔巽大人电文曾说,奉天皇宫有不可对外人道的宝物,今日所闻所见,此等宝物果如赵大人所说“诚举世稀少,全球罕见之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