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回:熊希龄雄才失谨,热河宫幕客摸金-第2/2页
避暑山庄的内务府管事、太监宫人,迫于生计,亦多监守自盗,内外勾结,致使流出宫外的文物甚多。在熊希龄出任内阁总理后,更风传其门下幕僚清客刘鼎卿、杨总管等,在事先得知内务部要对奉天故宫及承德避暑山庄的古物进行归集、安排运输等内幕消息,便先遣亲信潜伏热河,并放出口风说,内务部奉大总统谕,清点热河行宫之古玩,好者运京、次者变卖,所得银两,于滦州开矿、兴办实业。
这些内幕人士假公济私,假借国民政府名义征集了古玉、缂丝、挂毯、御瓷若干,密建老鼠仓。一时间,京城琉璃厂之古董商汇聚热河,京沪两地的古玩店纷纷出现神秘皇家珍玩。
一夜暴富的消息,风传的速度最快。京城群情哗然,北京《群强报》、《新社会日报》等报纸铺天盖地,社会名流纷纷指责这一盗卖行径。熊希龄为自证清白,暗中密令内阁调查员朱谦明,微服前往北京内外城的各家古董铺,以假购古玩为名,不动声色,严密查探。
朱谦明经过几天的探查,不久即发现北京有很多古玩客商都专门派人前往热河,私买宫廷物品,锦生润银号则专为他们汇兑银两。这些古玩商到了热河以后,大部分都住在热河关帝庙。而北京的东珠市口天聚昌绸缎店,目前还有热河行宫的贵重物品在出售。朱谦明派出军警搜查,人赃俱获,后追缴热河行宫文物三百四十余件,且多为金丝毯等大件笨重之物,至于小巧把玩之物,则无从追查,流失多少,亦无法稽考。为此,北京琉璃厂的古玩商人和伙计受此事牵连的,也有一大批人,古玩行果真是高收益、高风险的行业。
因牵涉到自己的幕僚出事,熊希龄将自证清白的呈文递交袁大总统。袁世凯为示公正,以正视听,说此案“事关前清皇室财产,自应彻底查究,应派许世英克日前往,秉公查办”。
熊希龄疏于慎独,前期任热河都统之时,未避瓜田李下之嫌,至此百口莫辩。从政之人一旦有了短处便易被人政治要挟,致使熊希龄后来受袁世凯胁迫副签了解散国会和内阁政府的文件,引咎辞职。为袁世凯日后称帝铺平了道路,士人从政,能不慎乎!
熊希龄仕途受挫后,乃转向赈灾、慈善、教育等社会公益事业,远离政治漩涡,先后创办香山慈幼院,出任世界红十字会中华总会会长,成为中国近代慈善之父。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