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宫廷争锋 一



    第二十二章宫廷争锋(一)

    皇冕的顶端由綖板构成,取“平直如水”之意,寓意治天下要公平,无论贵贱亲疏平等对待;

    垂下来的丝线上面镶嵌着各种宝石,取“垂拱而治”之意,一方面表现帝王皇权的神圣尊贵不可侵犯,一方面寄托皇帝圣明,无为而治的美好愿望。

    追仙太子满心认为,自己代表父皇巡游全国的理由非常充足,父皇一定会答应自己的请求。不料皇帝看了追仙太子的奏折,竟然跟杜皇后一样的想法。

    皇帝说:“皇儿,你现在还年轻,做这么多事情,吃不消的,还是稳中求进,先去江南一带、沿海一带巡游、历练一番,等你积累了经验,再做进一步打算吧。”

    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女呢?虽然皇帝以前不是十分喜欢追仙太子,但是,他存活下来的子女并不多,何况前面的两个太子已经夭折了,皇帝的心里真的是再也经受不起丧子之痛的打击了。而且,每次重新确立太子的时候,整个朝廷明争暗斗,互相倾轧,互相伤害,动荡不安,实际上也是对国家的伤害,所以,皇帝实在是害怕追仙太子再出什么差错。

    父皇和母后都反对自己巡游全国,这下追仙太子没招了。他赶紧命邓公公去传一向欣赏自己也支持自己的老师高拱来商量对策。

    高拱到了慈庆宫,跟追仙太子说:“太子殿下,现在事情已经成这个样子了,您也不要过于激进,违拗皇上和皇后的意愿,否则容易弄巧成拙。您不妨先走出京城再做进一步打算,到时候便可以相机行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了。”

    追仙太子一拍手:“对呀,姜还是老的辣。还是老师棋高一着,考虑周详。咱们就这样做吧。”

    “老师,”追仙太子接着说,“这次出巡,你得全程陪同我,给我做高参。”

    “没问题,太子殿下。老臣的主要职责就是全力辅佐太子殿下啊!”高拱很爽快地答应了追仙太子的要求。

    高拱知道,追仙太子在书本知识、理论水平上已经没有任何问题了,但是缺乏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他也很想全力辅佐追仙太子,让他尽快地成长起来,早日成为一个完全具备帝王才能的合格储君。

    于是,追仙太子让老师高拱和邓公公确定巡游随行人员。他说,首先找一个好的吏部官员,因为今后需要大量人手,就由这个吏部官员考察、推荐其他随行人员。高拱和邓公公都推荐邹应龙,这个人非常正直,是个出名的大清官大忠臣,任何人都敢弹劾。追仙太子也需要一个道士,但是不需要蛊惑长生不老、修仙炼丹之类的人。高拱说,太常寺丞、提点武当山一一道长的法术、武艺都很高强,道德高尚,只修道不修仙不炼丹,皇帝不喜欢他,正好可以跟随追仙太子。太子大喜过望。

    一天,在皇极殿早朝。

    追仙太子,景王朱载圳,成国公朱希忠,英国公张溶,定国公徐延德,黔国公沐朝弼,临淮侯李庭竹,怀远侯常文济,武安侯郑昆,镇远侯顾寰,恭顺侯吴继爵,抚宁侯朱岳,安远侯柳震,定西侯蒋佑,武定侯郭守乾,伏羌伯毛桓,诚意伯刘世延,豊润伯曹松,广宁伯刘允中,清平伯吴家彦,玉田伯蒋荣,安平伯方承裕,忻城伯赵武,彭城伯张熊,应城伯孙永爵,崇信伯费坤,宁晋伯刘斌,遂安伯陈志,东宁伯少保焦栋,成安伯郭应乾,内阁首辅严嵩,太师、内阁大学士高拱,侍讲学士令翰林事张居正,掌翰林院侍读学士、太常卿陈以勤,严嵩走狗、干儿子、通政使王环国,制敕房办事左通政王槐,吏部尚书吏部尚书欧阳必进(严嵩小舅子。明代政治家、科学家。很正直),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邹应龙,户部尚书方纯,礼部尚书少保兼太子太傅礼部尚书兼武英殿大学士徐阶,工部尚书吴鹏,工部左侍郎严世蕃(严嵩之子),刑部尚书何鳌,兵部尚书、总督宣府、大同和山西军务杨博,都察院巡抚都御史冯岳,都察院副都御使周钧、左都御史周延、右都御史郑晓、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鄢懋卿,大理寺少卿万恭,太常寺少卿刘大实,光禄寺少卿刘朝佐,太仆寺卿黄懋官,鸿胪寺掌寺事太常卿吴祖乾,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侍讲学士谢丕,锦衣卫指挥同知严鹄(严嵩孙子),尚宝司司丞、少卿黄廷用,尚宝司司丞曹守员,尚宝土司丞吴性,翰林院学士吴山,太子少保兼翰林院学士李默,太子太保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掌吏部事大学士李本,巡按御史路楷,国子监博士李贽,都御史郑晓议,兵科给事中夏栻,吏科给事中孙浚,追仙太子侍卫长、龙虎将军高岚,追仙太子贴身女侍卫、锦衣卫特勤、詹事府正三品少詹事铁风姑娘,锦衣卫经历沈炼等众多大臣在朝堂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