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新版《三字经》-第2/3页



 看来马乐的水平,完全不是一个需要蒙学的少年。不过这样也好,至少自己能有一个白捡的助教不是?

 姜午扫视了众人一圈,想说些什么,却又不知道如何开口,开学讲话他听过,也记得一些,但是让要他讲却又感觉不合时宜。

 但是面对孩子们和围观众人期待的目光,姜午又觉得不说些什么又对不起大家给的束脩。

 为难啊

 要不直接开课?

 可第一课教什么呢?

 后世小学第一课学的是拼音,而现在嘛姜午思前想后,觉得也只有《三字经》和《千字文》能教。

 于是姜午背起手,先吩咐马乐继续记录,再对一众学生道:既然拜师已毕,从今往后你们几个便是同门,吾还是那句话,希望你们能做到团结一致。

 众人称是。

 姜午又说: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知道什么意思吗?

 众人都摇头,唯有马乐开口道:意思是时间就像河流,日夜不停的流逝。

 回答正确!姜午先赞扬一句,紧接着又问道,那孔子为何要说这句话呢?

 这会所有人都沉默了,就连马乐也摇了摇头。

 孔子这是教育我们,要珍惜时间!所以,从今日开始,吾便开始授课。接下来你们跟着我读,马乐记得记录下来:人之初,性本善。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

 一直到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姜午便停了下来。

 不是因为姜午忘了后面的部分,也不是觉得今日就只能教这么多,而是因为后面那句窦燕山,有义方却是万万不能出现的诗句。

 只因为那窦燕山,是个几百年后才出生的人。

 咋办呢?

 姜午眼睛一转,立马有了办法,便开口继续道:马伯云,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既然窦燕山不行,那换马伯云如何?马氏五常的名声,那可算是名垂千古的存在。

 好了,今日便教这么多,你们会背了吗?

 姜午问这一句,也算是例行公事,因为就这么跟着自己背了一遍,相信没人能记得下来。

 果然,所有人都摇起了头。

 嗯姜午点头,正准备带着众人再背一遍的时候,一个声音从背后响起:

 我会背了。

 嗯?

 姜午惊讶的回头,看见说话的是化芹。

 你会背了?姜午难以置信的问。

 回先生,会了。化芹点头答到。

 你背一遍

 是,先生。化芹答应一声,紧接着便开始背诵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马伯云,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嘶

 姜午有些牙疼。

 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过目不忘哦,不是过耳不忘的人?

 但事实就在眼前,容不得姜午不信。

 好吧,姜午顿时觉得自己又捡到宝了。先是马乐,凉州马家人,没落世家子弟,然后是化芹,神童啊

 难不成自己这些弟子,个个都是深藏不露?

 既如此化芹你便带着大家背诵,一直到大家都会为止。说罢便走到马乐身旁,仔细的检查了马乐记录的《三字经》,发现并无错漏后,又吩咐马乐道:马乐你受累,麻烦把这些抄写九份,给他们一人一份。

 是,先生。

 马乐答应下来,转头便埋头开始了抄书大业,而姜午却背着手悠闲的溜达到了一边,开始四处张望起来。

 姜午再干什么呢?

 他在找人。

 找谁呢?

 找后寨剩下那几个孩子。

 找到了吗?

 找到了。

 此刻那几个孩子,正垂头丧气的跟着羌兀,行走在不远处的山道上,往那后山而去。

 姜午招来吉利,一个跳跃翻身上马,一拉缰绳调转马头就朝几人追去,几个呼吸之间,便追上了缓缓而行的几人。

 先生这是去哪儿?

 羌兀先是问了一声,紧接着又说:俺这就带他们回后寨取束脩,先生放心,该给的东西,俺一分也不会少给的。

 说什么呢!

 姜午又气急的踹了一脚羌兀道:我他娘是缺那点束脩吗?

 那先生追上来是为何事?

 听了羌兀的问题,姜午嘴角扯出一抹邪笑,在马背上坐直身体,开口问到:我这里还需要几个书童杂役,不知道后寨里有没有儿郎愿意来的?

 几人先是一愣,面面相觑后皆是狂喜,全都拱手答到:愿意,愿意!...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