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节外生枝-第2/3页
羌兀的话刚说完,阿婆便气的直哆嗦,抬起拐杖便朝羌兀身上打去,而一旁的化芹,听了羌兀的话后,便捂着脸蹲下身哭了起来。
而姜午,这时候才刚明白过来,羌兀这家伙,是想要白嫖。
然而羌兀不知道的是,姜午压根就不在乎什么束脩,至于拜师礼什么的,有就有,没有也就算了,姜午也是不会强求的。
阿婆一下一下的抽打着羌兀,羌兀也不躲,只是硬挨着,既不求饶,也不再还嘴,似乎就像挨一顿打,让阿婆消气。
围观的众人皆无反应,姜午却看不下去。只间他小心翼翼的上前拦下了阿婆道:阿婆何至于此,区区束脩,不足挂齿,吾手亦可,不收也罢。
阿婆被拦下了,却也是着实打累了。
但见阿婆狠狠地瞪了一眼羌兀,长叹一口气后,又意味深长的看着姜午,好半晌后,才悠悠的开口道:姜郎啊,且听吾一言。
姜午见阿婆神色严肃,似乎是有什么重要话要说,便后退一步,弯腰拱手道:阿婆请讲。
姜郎,吾观汝心地和善,品性纯良,待人真诚,接物无妨。却不知世道险恶,万事都要小心啊,且听古语云: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你一定要谨记!
阿婆突如其来的郑重话语,令姜午有些摸不着头脑,只得又问道:阿婆何出此言?
前日里,你要脱离汉思楼自立,老婆子我有担心,却也欣慰。
然你要收女弟子,虽有嫌隙,但也是你的决断,吾不干涉;后便以一根雁毛收下七斤,那是你的仁义,吾也不反对。
可今日之事,姜郎欲不收束脩便留下后寨几个孩童,吾绝不答应!
为何?姜午皱眉问。
难道是因为这几个孩子不是老羌寨的人?当然,这只是姜午心底的疑问,并没有如实问出来。
姜郎可听过一句话,叫:国有国法,军有军规?
国有法,百姓方能安居乐业;军有规,战事才能百战不殆。倘若国有法而不依,国便将会不国,军有规而不行,军则溃不成军。
拜师六礼束脩入学,这些古已有法。这不仅是礼,还是法,更是先生生存之道。姜郎心诚至善,破坏规矩收下七斤,却无不可。
但就这一次,就引来了后寨黑羌兀的投机取巧,欺君子以方,如若今日再收了这几个娃娃,一而再,再而三的破坏规矩,那明日再来五人,后日再来十人,如此源源不断,姜郎又何决断?
再说了,马乐花鹰皆是交了束脩,重金拜了师的,七斤一人尚可容忍,要是再来几人,他二人又作何感想?这又有何公平可言?
姜郎可知,这世间,便是人心似海,深不可测,而人心,最重的又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此言,还请姜郎深思。
姜午沉默了。
来自后世的他,见惯了义务教育之下,免费入学还领着国家补贴的贫困生,却没想到在这个时代,入学还有这么多的道理。
束脩
公平
不患寡而患不均。
虽然姜午于心不忍,但却又不得不承认,阿婆的话,很有道理。
以往读史书,总觉得古人愚昧封建,不仅有奴隶婢女,还三妻四妾阶级压迫,但现在看来,自己就是那个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只会指手画脚的圣母!
就因为化芹一人,便引来了羌兀的算计,那要是在再下后寨的孩子,那后面再涌过来的贫苦孩子,自己收还是不收?
收?
自己不仅对不起交了束脩的学生,还压根就顾不过来。
不收?
那厚此薄彼的锅,可就牢牢的扣在自己背上,甩都甩不掉啦!
姜午倒吸一口冷气,就听见化芹带着哭腔的声音道:先生您赶我走吧,不能因为我一个人,就坏了您的名声!
不行!姜午断然决裂,吾既收了你做学生,便不会有赶走的意思!
姜午话刚说完,便知道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再拖下去,必定又要节外生枝,不知道还会搞出什么幺蛾子,于是立马转头对羌兀拱手道:羌兀,黑寨主,请恕在下食言,吾实不能留下后寨几位孩童,还请黑寨主见谅!
昨日的野猪,就算吾买下的,多少钱你开,吾照价支付。
不不不羌兀赶忙摆手拒绝,那野猪,本就是送给先生的见面礼,哪有再收钱的道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