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长宁郡主



    赵寰和赵瑞俩兄弟离开后,上书房内,一些方才留下来看热闹没走的人,眼见没有戏可看了,自然是赶紧纷纷散去。

    而以长宁郡主为首的一众郡主、县主们,见状则是上前搭话。

    王室子弟入上书房读书,并不局限于男女之别,只要血亲不是太远,就都在此列(至于那些血亲较远的赵姓宗室子弟,宗人府另有官办学堂可供入学)。

    虽说这种时代,受封建礼教影响,社会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女子无才便是德,对于女子入学普遍持否定态度,但以实际情况而言,却又并不绝对。

    以民间为例,普通百姓条件有限,家中男子都很难能读得起书,女子就更不必说了。但家中富贵者,尤其是仕宦礼仪之家,家中女子有的也会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去外读书不方便,那便聘请先生,在家中开办私塾,不求什么蟾宫折桂,能识文断字、痴读了几本书,也就罢了。

    民间尚且如此,各国的王室子弟那就更不必说,能到上书房中又都是自家子弟,倒也没有什么男女大防之忧。

    当然了,与民间情况相同的是,王室女子入上书房读书并无肄业大考,过了及笄之年就不必再来,要求不如男子那般严苛。

    .................................

    如果从燕王这论起,单以年纪而言,赵家第三代的男子当中,赵晏是最长者。同时又由嫡母所出,无论从哪个方面讲,都是真真正正的嫡长孙。

    而现如今,在上书房中读书的,又全都是赵家的第三代,而第二代,也就是赵晏、赵寰、赵瑞等人的上一辈,燕国的太子、公主们,老早就过了这个年纪,全部都已成家立业。哪怕是燕国年纪最小的公主——和静公主,也就是赵晏的小姑姑,也已于多年前出嫁。

    可哪怕如此,按照年纪来算,赵晏却也并不能在上书房的所有人中排第一,只能屈居第二。因为他上面哥哥是没有了,

    姐姐却是不少。哪怕是已经有好几位不用在上书房读书,上书房中年纪最长者,也是长宁郡主,虽然只比赵晏大了几个月。

    而对待以长宁郡主为首的一众郡主、县主们,赵晏的态度就与方才对待赵寰、赵瑞不同了,要温和、亲切很多,甚至率先对长宁郡主拱手行了一礼,笑道:“七姐,还有诸位妹妹们,怎么都到现在还未走啊?”

    长宁公主赵玉真的父亲是赵晏的五叔,理国公赵横的女儿,与镇国公不同的是,理国公不仅对大位没什么争夺之心,甚至是站在太子这一边的,说是太子一党都不过分。

    故而,两家关系亲密,理国公膝下只有一女也宝贝的不得了,姐弟二人年纪相仿一块长大,关系自然很不错。

    说实话,赵晏这些年,不只是在上书房,与整个赵家第三代的女性群体,大多都还是相处的很不错的。至于男性群体嘛...............暂时抛开不谈。

    话又说回来,其实赵晏这礼行的并不合规矩,到底是男子,再加上身更加份尊贵,故而哪怕是长宁郡主这当姐姐的,见面了以后也该先一步给当弟弟的行礼才是。

    不过,这种情况倒也不是第一次发生了,因此长宁郡主并未诧异,只是赶紧笑着将右手压住左手,放在胸腹之间,然后微微屈膝、低头还了一礼。

    长宁郡主当姐姐的都如此,其他年纪比赵晏还要小得,那就更不用说了,赶忙跟着一块行了礼。

    “大家见二弟、三弟搬弄是非,都很担心你,怕再像之前几次那般闹将起来。现在,无事便好,兄弟姐妹们聚在一块读书识字,理应和睦相处。不过,话又说回来,二弟、三弟也太............太内什么了一些,是该好好惩治惩治才是,二叔他也不管管。”长宁郡主担忧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