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星火-第2/3页
依照惯例,三山县主簿刁平川便把县衙外班的几乎所有三班衙役都给派了出去,划分好各自区域,分头下乡征收秋税,就连负责站堂、开道的皂班也不例外,县衙内只留下了内班的门子和侍役。
又过了会,隐约能远远地看到县城了,祝彪突然转过头来,朝着后方喊道:“俞三儿?俞三儿!人呢?!”
“哎!来了,来了。班头,喊我有事?”一个跟车的小衙役听到班头在喊自己后,赶紧小步跑了过来,弯着腰恭顺地笑问道。
“你他娘的死哪去了?没听见老子喊你啊?”
“嘿嘿,小的刚才到后头寻人闲聊了一会,一时没听见您唤我。班头,有什么事,您尽管吩咐。”
“你小子!也罢,本班头今天心情不错,且饶你这一回。”祝彪训斥道,说完又从怀里掏出一个绣袋,打开袋口挑了点散碎银子,然后将其塞到了那名唤作俞三儿的衙役手里,“这些银子你拿着,等会进了城以后,我和大伙押着粮车,去县衙官仓寻刁主簿交差,你就不用跟着了,先走一步,到城西的鸿运酒楼订几桌好席面,到时候车上的酒也带上两坛。这段时间下乡征粮大家伙都辛苦,今日所得颇丰,我做东,请大家一个东道!”
众人一听这话,立刻就激动了起来,免不得朝着那马屁股一通狠拍。
“好嘞。这事交给我,班头尽管放心,一定给您办的妥妥的。”
话虽然这么说,但掂量着手中的银子,俞三儿还是忍不住腹诽道:“切,弟兄们人那么多,就这点散碎银子,够干什么使的?今天晚上大鱼大肉肯定是别想了,估计也就够弄点荤腥来打打牙祭。嗨!有总比没有强,班头那么铁公鸡的一人,能沾上他的光,也算是难得。”
不过,一想到后面车上的那几坛好酒,俞三儿顿时又来了精神。菜不够,酒管够也成啊!
而提到酒,就不得不提到他们这一行人今天下乡送温暖的过程。
身为这辈子都没出过三山县的选手,别的地方是什么情况俞三儿不清楚,但三山县这三年里无论是夏税还是秋税的征收,那是一年比一年困难。
以前吧,县域内各村镇的那些卫人还算安分,基本上都会乖乖地把该交的粮食交上来,然后他们用提前做了手脚的官秤官斛,再额外多收个两三成粮食也就得了。如此,不仅省心省力,而且还能落得些许外快,端的是个美差。
可自打前年夏税开始,这差事就没那么好干了,那些个卫人说什么年景不好,竟然都只愿意交额定的官粮,多余的实在拿不出来。
这真是岂有此理!朝廷的事也是这些贱民能讨价还价的?
因此前年收税,就开始常能碰到那非议闹事的,如此一来免不得要动手,抡起水火棍打将一回也就老实了。如此,虽说落到自家手里的外快少了很多,但好在该交给朝廷的那部分还是够得。
到了去年,哪怕是按照朝廷额定的官粮征收,每家每户也收不齐整了,而且反抗的贱民越来越多,到后来甚至是见了血。可哪怕是这样,夏税、秋税也都没有收够,差的缺口还是上面的大人们想的法子补上后,才算是把差事给应付了过去。
至于今年嘛,收税已经是收不上来了,偏偏朝廷还进行了额外的加派。不得已,后来他们干脆就直接挨家挨户地动手抄家,除了那几家大户人家以外,也不管什么定额不定额了,只要搜到粮食一律带走,搜不到粮食的,就直接把值钱的物件拿走顶替,这也是县令大人的命令。
如此,虽然有些时候还是所得寥寥,但也常有意外之喜。尤其是今天,除了粮食外,竟然在仓河村找到了藏起来的几只家禽还有几大坛好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