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路漫漫兮



    非瑜读完了残破的绢帛,她不明白这样大杂烩似的名句组合有什么意义。比如,“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两句,从哪个角度能将其融会贯通?

    但是,扭头看见两位小伙伴痴迷而认真讨论的样子,她还是表示,这些完形填空题,她全部会做。两位小伙伴诧异而惊喜,妫健甚至迅速找来了毛笔、竹简和小刀,摆出准备做笔记的样子。

    非瑜按照绢帛记载的顺序,口述了全部的完形填空。她看着妫健逐一整理记录在竹简上,萨强目不转睛的在一旁阅读背诵。

    面对两个小伙伴的狂热,非瑜摸了摸良心,说了一句绢帛之外的名言:“尽信书不如无书”,请妫健一并记录下来。

    妫健:“这句绢帛上没有,你怎么知道的?你确定也是法言吗?”

    非瑜:“我不确定。但既然你把‘仁爱优势’作为南风村的口号和信念,那么你应该就是那位仁者先贤的追随者。我很确定,那位先贤在教导学生时,特意说过‘尽信书不如无书’。”

    妫健:“可是,拓印很少见,书籍是普通小国唯一能学习法言的途径,如果书都不能信了,我们怎么办?”

    非瑜心想:……你这拓印的绢帛,好像也不太靠谱啊。

    萨强:“我读书少,你别骗我。满萨国的书很珍贵,我读到的法言就很有用啊,比如‘追风赶月’,还有‘白首不相离’。”

    非瑜回想了一下不久前萨强引开土匪的情形,追风赶月好理解,见过他像飞起来的哈士奇的样子,但是,跟土匪‘白首不相离’是什么鬼?于是她就问出了这个问题。

    萨强:“我对土匪施法‘白首不相离’,他的注意力就全部在我这里,就能被我引开和带走了啊。”

    非瑜绝倒,忽然无法直视“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了。她问:“那你知不知道,这句法言还有上半句?”

    萨强:“书上没写,应该没有吧。再说了,‘白首不相离’我用得挺顺手的啊,就说明理解没问题。”

    非瑜纠结了,面对一个求知若渴的小伙伴,要告诉他原本的全诗吗?回想之前他确实把土匪妥妥的引开了,事后看他施法没受反噬,说明是法言契合了本心,是理解了才用的。一旦告诉他上半句是“愿得一心人”,让他“正确”理解了,会不会他原本领悟的施法技能、就消失了呢?

    非瑜犹豫了好一会儿,忽然想起“尽信书不如无书”,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那么,萨强对这法言的实践成果,就是真理的一种。

    这么一思考,非瑜似乎有点明白了“在乎一心,用之无穷”,好像摸到一点门槛。

    她再次看了一眼萨强认真执着的表情,决定了:先不告诉他上半句,咱就看着他跟土匪或敌人“白首不相离”;等他哪天缘分到了,比如决定非谁不娶的时候,再告诉他正确的对象应该是“一心人”。

    非瑜对今天的成果挺满意的,给两位小伙伴完善了好些法言句子,确认了自己是健康正常的人。虽然暂时没有会施法的法言,但既然能背诵那么多古文名句、还有自带的实验室功能,妥妥的未来可期。

    萨强有点愁,他挺喜欢仁爱优势的南风村的。可是非瑜不需要治疗调理了,他还白看了好些法言,村长说只送十斤粮,那最好这几天就在村子里找到适合做的事情。

    非瑜和萨强不约而同的看向妫健,等待村长指示下一步工作,可村长还盯着记录誊写好的竹简发呆。非瑜推了村长一下,问:“你喜欢哪一句法言?要不要我帮你试试效果?”

    妫健醒过神来,回答说:“不急,先放一放,我先诵读理解一下再说。对了,我今天该去巡村了,南风村每天都需要确认边界安全正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