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道谋分流
后人向往先贤们留下的法言的效用,又常常难以寻找开悟的途径,于是追随强者就成了潮流,似乎这样一来就能走上正轨的道路。君子玉等级越高,人们越是愿意追随,觉得被带领的道路就越正确,因而常常忘了,修行是需要叩问本心的。
强者们往往都知道,修行需要先贤碑林指引,知道自己需要、别人也需要。他们中有的人就占领了先贤碑林附近的土地,掌控了拓印碑林法言的权利。还有一些强者,他们控制了拓印件的印制和转让,这就是书籍的由来。
于是先贤们留给所有人学习的碑林,渐渐离普通人越来越远了。而在普罗大众眼里,强者是要追随的,先贤碑林是用来朝圣,虽然他们不明白朝的是什么圣。碑林太遥远太神秘,万一梦里见到了,记得叩拜就好了。其中,有一处“仁者”先贤留下的碑林,是最多人想梦见的地方。
-----------
在先贤们离开三百年后的一天,几位研究先贤碑林的老者,在内定城里,围着一纸“征调号令”激烈的争论。
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说:“随国这个要求不合适。征召劳役都是在自己的国家,随国要想从邻国征调的,那就去跟邻国商议,为什么要我们加盖印章?”
另一位中气十足的中年:“随国不是解释了嘛,这是要做仁爱的事,需要很多劳役。我们内定城守护的就是仁者碑林,请我们认可一下很正常。“
一位国字脸的青年:“可是这不符合仁者爱人啊,先贤没有这么做过。”
二号中年:“搬山先贤的追随者可以垒城墙,随国追随仁者,这么做也没问题啊。”
一号老者:“天下还有别的先贤碑林,其他碑林的守护城不会认同。”
二号中年:“其他碑林守护城不需要随国的供奉,但我们内定城离不开随国的供奉。”
三号青年犹犹豫豫的提出新的看法:“内定城守着碑林,或许我们自己也能施行仁爱。”
一号老者:“但这不符合内定城的传统,我们还是需要随国的供奉。“
在一番争论后,内定城最终还是在这纸“征调号令”上盖了章,承认随国的这个做法是符合仁爱的,号召它的邻国响应。于是,这纸号令犹如蝴蝶扇了扇翅膀,引起了很多风,吹向了不同的地方。
-----------
其中一股风吹到了沼泽上空,一只黑秃鹫就趁这股风在空中盘旋,它俯视着沼泽和野地的交界处,那里有几个看起来只有泥点大的人。这几个人走走停停,越走越接近沼泽边缘,也越走越步履蹒跚,这次躺下已经有挺久没动弹了。黑秃鹫在等待着俯冲下去进食的机会,沼泽是它的领地。
陶非瑜躺在泥水中,一动不想动,静静喘着气,睁眼就能看见盘旋的黑秃鹫。她已经走了一天了,缺水断粮,几乎没怎么睡,沼泽里要找到一块能休息的地方太难了。落到这步田地,她恨死了自己的乌鸦嘴。
就因为昨天,陶非瑜看着月度KPI,她觉得实在肝不动了,就从电脑前面站起来,走到墙角,一边用脑袋轻轻撞墙,一边嘀咕:这世界还能更糟糕一点吗?还能更糟吗?!不知道脑袋是哪一下撞得太重了,头一痛就晕了过去。
她猜,老天爷的答复是:能,就按你说的,送你去更糟糕的世界吧。
醒来的时候,她就是在沼泽里,渺无人烟,她不知道自己是谁,捏一下骨龄,大概十三四岁,自摸还是女孩子。
她不知何去何从。一起的**个青壮年,哦,那是昨天的数字了,今天只剩了三个。她不知道为什么同行的没有女人,她谁都不认识,不知从何问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