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突破



    青云山。

    树木郁郁葱葱,随风起伏,一条山路弯弯曲曲通往半山腰。山路终点处,是一排排灰白色的石阶,再往上,赫然屹立着一座古朴的道观。

    道观整体由青砖打造,整体由两部分组成。最里面的是道观主体,放眼望去,第一时间便能看到的是一间气势恢宏的大殿,大殿牌匾上写着:三清殿。大殿两侧则是几间不起眼的卧房;靠外面的是一个小院子,院子里种着好些种不知名的花花草草。院子大门敞开着,门上方牌匾上书写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青云观。

    此时正值清晨,一个青年正在卧房中打坐。只见他身穿青黑色道袍,头上挽着一个发髻,双手平放在膝盖上方,掌心朝天掐着一个特殊的手印,盘坐在蒲团之上,表情平淡中又透露出一丝郑重。

    青年名叫张青云,是他师傅张德远在20年前在通往道观的石阶上捡到的。那个年代的人们普遍贫穷,生活条件艰苦。显然是他的父母由于什么意外,又或者单纯是养不起他,可是又不忍心将其弃之深林,所以就将其放在通往道观的必经之路上,希望能得到观中人的收留。

    那时候的道长张德远已经50多岁,独自一人幽居道观。捡到一个孩子,虽然令其诧异,可内心却又有着一份欣喜,只感觉这是上天赐予他的礼物。他以自己的姓氏作为这个孩子的姓,取名为张青云,与道观的名字一般,以期未来这个孩子能够继承自己的意志,并将道观内的一切传承下去。

    而自张青云开始修道以来,再到现在,已经接近14年有余。这14年来,他每天都会坚持修习,从不间断。而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因为经过多年的修炼,今天他终于要踏入筑基期了。

    如今的修道界,广为人知的修道境界有:养气、练气、筑基、结丹、元神等,再往后,就少有记载,鲜有人知了。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便是当今世界已经近千年来没有出现过元神境界以上的大修士了。因此元神与元神之后境界的相关信息,在世界的发展变迁中逐渐流失,甚至一度有修士怀疑这些境界是否存在。

    修士中的养气境,顾名思义,就是蕴养气血。常人身体的气血较弱,常规情况下,每天身体产生的气血,只够人体一天中的消耗量,要想达到练气境界,就必须使身体积累更多的气血。所以,修练第一步,需要养气,是为养气境。这一阶段可以通过一些诀窍或者药物来加快养气速度。

    想当年,张青云在这个阶段足足练了5年。不过修炼速度慢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道家向来比较清贫,没有太多钱财去购买药材,只能自己种一些常见的,而且由于生活简朴,吃的也是没太多油水的饭菜,所以只能通过特殊的诀窍来积累气血。

    他当时的诀窍就是:减少不必要的消耗。原理就是既然人体一天生成的气血有限,只够一天的消耗。那么减少一些消耗,自然就能积累气血了。所以他这一阶段的修炼时间大部分都是在打坐冥想中度过的。

    当身体有了充足的气血之后,就需要调动气血游走全身经络,打通各处穴位,完成12正经与奇经八脉的气血循环。这个时候不同人的资质就会有所体现。有些人资质好,一些穴位天生就是畅通的,无需再次打通,所以修习速度会远超常人。常人一般情况下,需要5-6年才能完成这一阶段,而天赋好的人可能只需要1年,接近一般人修炼速度的6倍。

    而张青云毫无疑问是属于常人之列。他花了5年的时间才打通全身穴位,达到练气圆满境界。不过他没有立即尝试突破。根据他师父张德远道长所讲,下一步需要将气血洗练全身各处,从而加强每一寸的皮肤、肌肉、内脏和骨骼,使得自己的身体发生质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