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快到坑爹的射速-第2/4页



  国外近防系统可不止炮,包括了信号干扰,近防导弹与近防炮的衔接指挥系统才是近防系统。

  当然,国内的炮与导弹是分为两个分系统的,导弹且不说,光在近防炮上已经打压了USS一头(谁让你几十年不更新装备,不换炮)。

  光在近防炮上压过老掉牙的USS的人民海军还没满足,因为在这方面,730其实是不如毛子的“卡什坦”的,数据上屈居世界第二。

  毛子追求火力猛大家都知道,就算老毛倒了也是如此,于是在经过一些不可描述的过程后,弹炮合一的“卡什坦”就这么出来了。

  虽然自动化程度没有USS那种无人操作都可以单独打几场战斗那么变态:

  “密集阵“是世界上唯一能同时实行自动搜索、探测、评估、跟踪和攻击目标的近距离防御武器系统,采用了搜索雷达、跟踪雷达和火炮三位一体的结构,系统的全部作战功能由高速计算机控制自动完成,不需要人工操作。它的反应时间为3.7秒,而“卡什坦“为6.5秒-7秒。

  但“卡什坦”做到了“弹炮合一”,就是防空导弹与近防炮能同时攻击且配合作战。

  作战时,“卡什坦“首先发射防空导弹拦截远距离处的来袭目标,充分发挥防空导弹命中精度好、毁伤概率高的特长;多管小口径火炮承担后续拦击和补充打击的任务。它将防空导弹和小口径速射炮在不同距离拦截来袭导弹的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在这一点上“密集阵“是无法与之抗衡的。

  而且最关键的是,“卡什坦”近防炮的总射速(一个系统两门)达到了10000发每分钟的恐怖射速,是长时间以来射速最快的武器。(金属风暴不算啦,花里胡哨)

  当然现在不是了。

  1130就是在这个背景下诞生的。

  730的编号只比630多了一百,可技术却相差了数十年,而1130比730多了四百。

  其实刘豫章认为编号只多了四百根本不够啦,就算是不重要的编号也不能这么贬低它啊。(其实这里的编号是按照炮管数量分的)

  因为1130实在是太强了。

  1130的武器是一门近防炮(废话),近防炮一般都是战舰的最后一道防线,因为如果电磁干扰,防空导弹都没拦截下来的目标那实在是太恐怖了,一定是又快又坚固。

  所以近防炮的性能显得格外重要,一定要是反应又快,转炮又快,射速又快,威力还大。

  如果说现代海战中,导弹是枪(超视距打击),舰炮是刀(有些也能超视距,但射程还是低),近防导弹是护盾,那近防炮就是护甲了,最重要的一层贴身甲。

  所以各国都在近防炮上下了血本,导弹再烂没关系,还可以带着主炮上去拼刺刀,可如果近防炮也烂,那简直像没穿衣服一样,不管拼刺刀还是拿枪对射都是绝对吃亏的一方。

  而1130作为一门转管机炮,拥有11根炮管,是世界上炮管最多的加特林式转管机炮,口径是三十毫米,能同时锁定40个目标,最高射速达到了11000发每分钟,远远超过了最高6000发的“密集阵”与总射速10000发(一门其实才5000)的“卡什坦”。

  其实不用说什么了,如此高的口径与世界第一高的射速,超快的反应速度,再加上2公里的有效射程,已经可以拦截世界上所有导弹鱼雷以及飞机了。

  当然战术核导弹除外,超大的杀伤范围近防炮是没法进行有效拦截的。(中途打爆了也有辐射与冲击波)不会真的有国家拿核弹砸驱逐舰吧?不会吧不会吧?

  当然,就算来砸了,凭借着强大的三军通用数据链,以及相控阵雷达配合海红旗-10舰空导弹,也是可以在大部分情况下成功有效拦截战术核导弹,毕竟近防炮只是最后一层保险,缺点也是有的,要靠导弹来补。

  刘豫章想了想,自己这运气也着实太好了,赶紧问了问系统:

  “嘿,系统,这东西,它..它真的能用吗?”

  虽说是明知故问,但刘豫章总是要确定一下,再者,不敢相信而问这问那不是穿越者的套路嘛...

  刘豫章虽然没穿越过,但各种经验已是积攒极多,所以就像那些行当(例:摸金校尉)里的老手一样,仍然要按照套路来走个形式,图个心理安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