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火枪
白敛还记得以前在历史书上学过的知识,南宋初年发明了一种管形火器——火枪。
火枪的结构非常简单,将火药装进长竹竿,作战时由两人操作,点火后发射。
虽然制作起来非常简单,不过其意义十分重大,因为人们可以较准确地掌握和控制火药的起爆时间。
火枪是用一个或两个竹筒装上火药,绑缚在长枪枪头下面,与敌人交战时,可先发射火焰烧灼敌兵,再用枪头刺杀。
这种最简单的火枪,一点技术含量都没有。
白敛坐在办公室里,拿着纸笔将照脑海中回想起的信息记录下来。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这种火枪又被称为突火枪,是最早期的火枪。
因为气密性和枪管长度等问题,杀伤力不大,射程仅仅5到10米左右。
以巨竹筒为枪身,内部装填火药与子窠,子弹。
点燃引线后,火药喷发,将“子窠”射出,射程远达15约230米。
这是世界第一种发射子弹的步枪,当时叫做突火枪。
白敛在纸上开始画出草稿图,其基本形状为:前段是一根粗竹管;中段膨胀的部分是火药室,外壁上有一点火小孔;后段是手持的木棍。
其发射时以木棍拄地,左手扶住铁管,右手点火,发出一声巨响,射出石块或者弹丸,未燃尽的火药气体喷出枪口达两三米。
这种原始的火枪真正所能起到的,也只有心理威慑作用。
首先,由于火药的原料配比问题,其推力相当有限,射程大概不到一百米。
因为射击方式很僵硬,根本不可能运用现代的“三点一线”式瞄准方式。
再加上其枪管为竹管,在射击了大约四到五次之后,枪管末段的竹质就会因为火药爆炸时的灼烧而变得十分脆弱,摔在地上就会折断,更有甚者,射击的时候因为膛压过***脆炸膛。
第一种突火枪直接被白敛否决。
最开始他造出火药的时候没有制作突火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这玩意儿很容易炸膛。
白敛准备先把火绳枪做出来。
这玩意儿又称鸟嘴铳、鸟枪、就是影视剧里面很常见的那种古代火绳枪。
之所以叫鸟枪,是因为可以射落飞鸟而得名。
《师律》中提到:“后手不用弃把点火,则不摇动,故十发有**中,即飞鸟之在林,皆可射落,因是得名。”
又名鸟嘴铳,因其点火结构在点火时如鸟嘴啄水。
与原有的管身火器相比,火绳枪具有照门、照星、铳托、铳机,可以双手同时持握而发射。
与手持火铳相比,鸟铳身管较长,口径较小,发射同于口径的圆铅弹,射程较远,侵彻力较强。
增设了准星和照门,变手点发火为枪机发火,枪柄由插在火铳尾銎内的直形木把改为托住铳管的曲形木托。
持枪射击时由两手后握改为一手前托枪身、一手后握枪柄,可稳定持枪进行瞄准,射击精度较高。
它的基本结构和外形已接近近代步枪,是近代步枪的雏形。
由枪管、火药池、枪机、准星、枪柄等组成。
使用时通过预燃的火绳和扣动枪机,带动火绳点燃火药池内压实的火药,借助火药燃气的爆发力将枪管内铅弹射出,杀伤敌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