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山外青云-第2/5页



    当然天心阁的人不会这么想。

    他邓小楼就是不给面子!

    类似这样的事件天心阁并不是唯一,其他诸如武当山、落霞山、秋云山、武夷山以及风雨盟、千秋霸业,水云坊等许多名门大派都和邓小楼的身份脱不开关系。

    所谓利弊共存,各大帮派虽硬着头皮奉了邓小楼这样的闲主儿,可一旦帮内真遇到重大变故时,只要找上邓小楼,他因着各方师承的关系便无法坐视不理。

    所以在南武林各大帮派出现严重纠纷,乃至兵戈相向时,邓小楼为了多方兼顾,也只能来回奔走各大帮派,努力保持各方势力平衡。甚至于后来为了解救南武林虫祸,远赴苗疆,九死一生,南武林人士也觉得这没有什么,因为在他们眼中这都是邓小楼应该做的。

    一生游手好闲的邓小楼很苦恼,他觉得自己仿佛生来就是欠了南武林的。

    这点在于他有师承关系的帮派人士则认为,他无故得了这许多绝学便要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邓小楼自此深陷人情世故的泥潭中不得脱身。

    而且许多武功心法都具有唯一性,既是体内只能有一种性质的真气流转。纵然邓小楼天赋异禀,能融合这么多家武林绝学,但每日所耗费调和各家各派真气的心力已然让他心力衰竭,渐生白发。及至后来,在得知他唯一的徒儿身死苗疆后,让他对南武林人士心灰意冷,一夜之间白发顿生,自此隐居青云山并发誓永不再为这些乱七八糟的帮派下山一步。

    可当他千挑万选终于选到青云山来隐居后,发现山上早已住进了四个人,这让他很头疼几乎是连夜准备搬走……

    可当他知道这四个人的身份时顿时觉得有意思了,因为这四个人的名气都很大,就连邓小楼这样的人物都觉得能跟他们几个一同隐居后半生可谓无憾了。

    他认为天底下再没有比研究这些高人们的生活更有意思的事情了,所以就算有人拿着棍子赶他走他也不会走了。

    邓小楼混迹南武林时便一直想着有朝一日拜访听涛客,见识下他那天下间传的无比邪乎的琴技,只不过一直身陷囹圄不得清闲。如今得知听涛客竟一同隐居在青云山上,这让邓小楼由衷的跺脚感慨,真是缘分!

    听涛客是近一百年天下间最著名的琴师,江湖传闻他一日在东海听涛声入道,悟大音希声之境界。

    他归隐的原因,传说是因为他在世间上唯一的知音,死在了他的琴声里。

    江湖上只知道他琴技入道境以后,其琴声有治病、驱邪、清心的作用。卧床不起的病人,一曲抚罢,不出三日便可痊愈。霉运不断的人,听他拨一声琴弦,便能惊走邪魅无数。争名夺利之人,清音入耳,可教人顿生菩提之心。

    但世人却不知他的琴声竟还有退敌之能。

    一日,知音的仇家们找上门来,在府中大开杀戒。他眼见刀光剑影、血雨腥风,闭眼微思后,抚一曲《无间》。第二天官府上派人来查时,竟发现这些仇家们竟全是自相残杀而死。而他的那位知音,却是死于自尽。

    从此以后,听涛客再不入世。有的人说他在世上已无知音,再无入世的道理。也有人说他引为知音的人,却陷于他琴声之中,没能真正了解他的弦外之音,他是失望心死。

    江湖上对于他归隐的说法是否属实向来争议不断,可不管如何他是归隐在青云山里了,这也是邓小楼为何赖着不走的原因。

    他的琴声有清心之能。三十多岁的邓小楼,遇到人生中最难过的一个坎儿,让本是风流倜傥的他,一夜之间,白发顿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