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回 学子下乡赏古器 群英登台庆元旦



    性情活泼灵动的符飞飞,听说班长谈振的父亲收藏了不少古乐器,并且还会吹埙,遂向舍友们提议,本周周末去谈振家欣赏古乐器和古埙妙音。结果崔婷、古娟赞成,孔芳推说有事,不能参与。“大姐”陈爱云知道此事后,却想参与,并且表示:如果需要,她可以向她表哥借车。

    符飞飞打电话给谈振,说明了上述意向。谈振毫不犹豫地答应了符飞飞的请求,并且邀请同宿舍的三位室友,一起去他家作客。

    星期六下午,于志远开着陈爱云表哥的国产“奔腾”,右边坐着符飞飞,后面坐着陈爱云、古娟;安东东一如既往地开着他伯父的老旧“汉兰达”,右边坐着崔婷,后面坐着谈振、郝克;一行八人,向扶东县进发。

    谈振的家,在扶东县东安镇兵房村。这兵房村所在地,早先只是海边沙地。据说唐朝大将薛仁贵率军东征时,曾在此搭房驻兵,后来人们称此处为“兵房”。

    众学子才到村头,就遇到一群正在表演京剧《四郎探母》的老年人。

    一位身着浅色休闲装的老者扮演杨四郎。只见他口中念道:

    失落番邦十五年,

    雁过衡阳各一天,

    高堂老母难得见,

    怎不叫人泪涟涟。

    ……

    一位身着红色上装的老太太扮演铁镜公主。她唱道:

    芍药开,牡丹放,花红一片,

    艳阳天,春光好,百鸟声喧。

    我本当与驸马消遣游玩,

    怎奈他终日里愁锁眉尖。

    唱罢,她口中念念有词:“驸马,咱家来啦!”

    声音刚落,驻足观看表演的大学生们哄笑起来。

    一位身着绿色上装的老太太扮演萧太后。只见她唱道:

    两国不和屡交战,

    各为其主夺江山。

    老王爷设下了双龙会宴,

    施计不成丧黄泉。

    ……

    遇见女儿铁镜公主,那萧太后唱起“西皮摇板”:

    “我儿不在皇宫院,

    跑来银安殿为哪般?”

    众学子注意到:伴奏很给力;其主力乐器是一把京胡、两把月琴与两把京二胡;与主力乐器相配的,有三弦、铜锣、铙、钹等。十分有趣的是:这支“文场”队伍中,居然有架子鼓的身影。

    在去谈振家的路上,谈振告诉大家:原先,兵房村也是贫困村。改革开放一开始,镇中心小学的陈校长就尝试种植观赏花木,很快致富。那陈校长也是兵房村人,致富后他将经验传授给其他人。如今的兵房村,已是小康之村了。

    到谈振家后,谈振的父亲,老村长谈栋梁将大家带到楼上的古乐器收藏室,请大家尽情观赏。

    在这间屋子里,大学生们看到二十多件古乐器。其中的吹奏乐器有笙、笛子、唢呐、箫、葫芦丝、埙等;弹拨乐器有古琴、古筝、月琴、扬琴等;打击乐器有编钟、磬、鼓、锣、钹、木鱼等。

    老谈告诉大家:这些古乐器,大多是真品,少数是仿制品或赝品。有的来自家传,有的是他从文物摊贩那儿淘来的,有的是朋友赠送的。他自己则比较喜欢吹奏乐器。

    符飞飞轻声说道:“谈叔叔,我们想听您吹古埙。”

    那老谈从文物架上拿起一只颇有沧桑感的土黄色九孔陶埙,将众学子带到一楼客厅。大家坐下后,谈振的妈妈,镇幼儿园的沈爱琴老师,热情地倒茶,分发水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