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范李两家正式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第2/4页
“仿汉简制作的,放心吧,除了里面的内容是抄录汉简上的,其他都是本朝时期制作的。”
“嗨!吓了我一跳。昨天李叔带过去,说是你给我的。晚上,我在屋里拿出来看,带着上林苑藏,材质,笔法还有外面的锦袋,咋看咋像古物。害我一夜没睡好,是真的就太珍贵了。”
“意外收获,从别处看到的,实物保存完整无缺,就照着抄录了一份。你也知道,我这人对这文玩古籍鉴赏啥的没研究,也没兴趣。实物咱得不到,主家允许我复制一份。认识的人里面,也就你喜欢,就送你了。”
“你真是交好运了,这种稀罕物件都能见到。”
“去的地方多,有幸见到一些,不常见的事物。”
“咱俩交流也少,岁数差几岁,我又常在外读书。这几年,你都跑过那些地方?村里面都没人见你外出过。”
李有粮,从大锅里盛出热水,倒进木桶,提着去饮牲口。范贤就跟在身后。
“我干的事情,不方便让太多人知道。知道人太多可能不太好,一直都是秘密出村,一路隐藏行迹。”
“也没走多远,最北面也就去过莱州府,看了看水师的战船,往南去过苏州,看了看三宝太监的宝船,快腐朽完了。”
“你不会是贩私盐吧?!”
“谁贩那玩意,又累又危险,利钱还不多。买点青盐,够自家用度就行了。”
“别问了,问也不跟你说。”
“别多心,我就是好奇。谁想到呢,自己看着长大的邻里小孩,十几岁的年纪,攒下钱财能买下斤两千亩地。”
“也就是托你家范叔的福,占了便宜。正常来说,这些田虽然是荒地,捡钱也要高上一倍。”
“也是!不过也是互惠的事情,没有你的提醒和办法。村西那片地,还不知道到哪时才开发出来。就是开发出来,好处也没办法让咱两家占尽。”
“你说,你咋想的呢?”
“三哥,你知道,现在天下人口,从开国起到现在多了多少?”
“不太清楚,民册类的书,我现在还接触不到,等中举后就可以了,我估计翻了一倍有余。”
“据我了解,自宋靖康之后,咱们北方人口数量,就开始大幅度降低,估计到本朝建立初期,人口比宋靖康前少了七八成,整个是地广人稀。像是咱村,以前的人都没了,叫啥名字都不知道,咱村现在这些人都是奉洪武皇帝旨意从各地迁徙来定居的。为了交流方便,统一使用官话,到现在四代人了,话语中还夹杂各地着口音,比如:我管我父亲叫爷,你家就是称呼爹,魏壮家称呼大。”
“确实如此”
“那时候咱本村才40户人,加上周围三处分居一共不过一百户。”
“现在,这一百户人家,除了有几户意外绝嗣,如俺家这种单传的,剩余起码60户,每一代平均有三个男丁。而且第四代都有后了,咱侄子村志是第五代,他这一辈大的有十岁了。”
“反正我估计,最低增加了是两倍,两倍多点。而且,南方人烟稠密的地方增加的更多。本朝有功名者,不交税。藩王不交税。以后这两种不交税的人越来越多,商税也低,主要收入是粮税,到现在连官方海贸也快停了。你觉得没税收,朝廷没钱最后如何?”
“有粮,你是担心以后……,嗯,以后土地不够分?所以就打上了现在没人要的低洼地的注意。”有点意外的看向李有粮。
李有粮看到范贤有点理解了,就接着他的话往下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