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京城沸沸扬扬-第2/3页



    当晚,都城声势浩大的抓捕行动惊动了各大官邸。住在京城的大臣在睡梦中惊醒了,赶紧穿上衣服,找仆人搜集最新得来的情报。要了解随时的进展。

    第二日,众大臣纷纷站在侧殿暖阁,等求皇上召见。南靖王谋反是一件足以轰动天下的大事,所有大臣在昨夜都已经搜集来了相关的情报。侧殿暖阁内,众大臣七嘴八舌说个不停。

    大学士洛知节找到户部尚书扈惟波和军工大臣秦若淳,用他一贯谦虚的语气问道:“两位大人,你们怎么看待南靖王谋逆一事?”

    户部大臣扈惟波说道:“我向来相信叱干家族的人忠义,绝不会做出这等荒谬之事。昨夜我已经连夜参本请皇上明察,不要轻举妄动。”

    军工大臣秦若淳说道:“我也是这个意思。我在奏折里面跟皇上说道,南靖王拥有重兵,他手下有一员猛将叫樊四方,持有八十万训练有素的士兵,全天下没有谁能与之抗衡。我劝皇上要慎重。”

    大学士洛知节甩了甩衣袖,大为悲叹,说道:“唉,军工大臣这是好心办坏事啊!你这说法着实不妥呀。”

    秦若淳问道:“我跟皇上陈明利害关系,告诉他是南靖王杀不得。这怎能有错?”

    洛知节停了一口气,才跟他解释道:“自古以来,诸侯王拥兵自重,是皇帝最忌惮的事。倘若仅仅是针对这件事的虚实而言,不过公正行事而已,倒也简单。可你一提他手下八十万大军,这事就复杂了啊。”

    秦若淳仔细一想,恍然大悟。为自己冲动行事后悔不已。

    财政大臣长孙通天听了他三人的对话,进来插话:“在这件事上,咱们的政见可是一样的。”

    “哦?什么时候长孙大人也开始讲道义了?”洛知节故意用惊讶的语气讽刺道。

    长孙通天笑道:“要说道义,我说不过你们。我只说钱。我可不希望皇上真的跟南靖王打起仗来。征召士兵、买粮草、买军器、抚恤伤亡士兵家属……样样都得花钱。我捕捞人鱼好不容易才赚点钱,给那些将士塞牙缝还不够呢。”

    大学士洛知节笑道:“难得,你和我们有同一阵线的时候。如今只有一个办法,咱四个人得合奏一本,请皇上自提南靖王,亲自审问他,还他一个清白公证就是了。”

    四人联名上一个奏本,交给大太监雷问寻。此刻,大太监雷问寻那里的奏本像潮水一样涌入,早已堆成小山一样高了。

    第二天,樊圆和小红在井里面,看着天色正亮。然而他们对于外界的消息一无所通。

    与其在这坐以待毙,倒不如铤而走险,出去打探消息。

    他们简单梳洗装扮一番,在京城找了一家茶馆坐下。

    叱干凌云谋逆一事早已传得沸沸扬扬,大街小巷议论纷纷。京城许久没有这么火爆的新闻了,这件事的热度甚至盖过了西京王双卓去世。

    人们各自说着。昨晚上都已经睡着了,突然如何听得外面人声鼎沸,如何打开窗户偷偷往外张望。又有人说,自己的亲戚在卫兵队里当差,如何听说叱干凌云买宅子打探京城情报,以及北安王哈百机如何带领士兵抓捕南靖王。

    这些街头巷尾的传闻免不了有夸张和虚构之处,甚至有人说叱干凌云被打进大牢之前,徒手打死了两百个士兵。故事说得绘声绘色,就跟亲眼看见的一样。

    某一位事后诸葛亮赶紧卖弄聪明,说道:“我早就预料到了。我当年年轻的时候,曾去过南靖王的封地,看到南靖王拥有那么威武的军队阵仗,所有士兵都英武神猛。我那时候就预料到南靖王迟早会谋反。这些年他只是碍于她妹妹在宫里做皇后,才迟迟没有动手。皇后一死,他就按捺不住,果然行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